杭州网讯 什么样的毕业生值得母校光荣和骄傲?11月13日,中国美术学院一场名为“不一样的星空”的展览拉开帷幕,这是一场为毕业生举办的专属展览。
这群毕业生并不一定都是同学中的翘楚。实际上,他们专业不同,经历不同,目前所处的境遇更不相同,有人正事业有成,有人在面对逆境。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美院的光荣和骄傲,他们被称为“TOP15”。
2006年毕业的徐鑫桦带来的一场心灵互动,名字叫做“七年之养”。他呈现的作品,乍眼看去是一些没有规律、布局凌乱的材料:布片、陶瓷、绳子。但是凝视之后,却传递出十足的张力。
徐鑫桦回忆更多的是自己在毕业后的七年间经历的心路历程:从6个平方的小小工作室,到2013年在北京798举办个展,不断成熟的不仅是他对材料的了解,对雕塑概念的解读,更在于自我批判的勇气。
什么是“TOP”?其实,不是字面上简单的“顶尖”的概念。
中国美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介绍:“这个‘TOP’的含义既包含‘优秀’、‘卓越’、‘代表性’,更引申意指‘To Open Possibilities’,即‘打开可能性’。我们希望打开感知的维度,认知的限度和共同体的边界,以区别开对人单一标准的筛选和判定。”,
从今年二月开始,中国美院就开始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走访、个案研究、追踪记录等调查方式研究近三年毕业的研究生,去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以借鉴。
什么样的学生能被列为“TOP15”?
学校从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出发,把“TOP15”归类为了“金”、“木”、“水”、“火”、“土”五类。钱晓芳总结,这些人的共同性是:
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爱,是从事专业,做好专业的基础。
其次,他们在坚持或坚守。他们几乎都受过挫折、遭受过不被理解的痛苦和寂寞,但是他们挺过来了,见到了风雨过后的彩虹。
第三,他们心中有理想。无论他们今天是自由艺术家,还是高等院校的教师,甚至是全职太太,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
属于“金”类的毕业生都在乐观承受着生活带来的阻力;“木”类的毕业生以专业立足并且不断生长和扩张;“水”类的毕业生是快速行动派,他们总能在新的专业和领域里,雷厉风行地落实自己的想法……
即日起至17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山路218号)将展出这“TOP15”的艺术成果和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