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将会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近两天,这已经是整个社会形成的广泛共识。但具体而言,影响将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家长和学生又将如何应对呢?杭网记者联系上了省内几所顶尖高中的校长,请他们为您客观做一个评述。
对高考新政的总体看法
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这是一种方向性的改变
叶翠微说:新高考方案最突出的亮点不是玩考试内容的加减,也不是搞学考与高考的联动,而是将高考的考录从“总分匹配”向“专业+总分”双匹配模式的转变。这是恢复高考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方向性改变。
回顾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多次高考改革,叶翠微认为,以往历次改革,一直停留在考试科目、内容难度、时间长度、组卷方式和组考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上,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高校录取的“总分匹配”模式下进行的。30多年来,“总分匹配”模式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带来了种种弊端,让中学教育形成了路径依赖,加剧了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有效学习。
叶翠微说,浙江新高考方案,采用“专业+总分”的考录模式,这一变化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宁波镇海中学在近年的高考中屡创佳绩,校长吴国平评价这次浙江省改革:体现了更高水平的公平性、科学性,与社会发展潮流、教育改革方向以及人的充分个性发展诉求相适应,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在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自身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办学特色、持续释放教育内在魅力的契机。
对招生及大学的影响
叶翠微:一般高校在具体某专业上将可与“超级大学”抗衡
叶翠微说,高校将按专业分别录取,这在高校招生的“学校招牌”竞争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若干年后,一般高校在某一专业上与“超级大学”一决高下的局面有望形成。
高校的招生竞争,有望从表面的“学校竞争”客观地转向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竞争,这是一种良性竞争,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深层发展。今后,大学的专业排名将与大学的综合排名同样重要。
对高中教学的直接影响
叶翠微:分层分类的选课走班模式向必修课延伸
叶翠微说,新高考方案给予了考生“七选三”的选考自主权,对每一个考生而言,无论是选考科目还是普通学考科目,均有两次由考生自主确定考试时间的考试机会。这一制度安排,将学生的选课自主权从原来的非高考性质的校本课程,向高考性质的必修课程做了切实延伸,大大拓展了学生的选课自主性。这也无疑会打破中学课程的原有组织模式和流程,迫使分层分类的选课走班模式向必修课延伸。
由于每一位学生均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科目进行深度学习,而其他科目只作基本要求的一般学习,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选考和普通学考均有两次考试机会,也会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
吴国平说: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高考指挥棒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只有当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能够围绕更加科学的高考方案作出与之相应的变革创新,高考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及其内在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对于高中学校而言,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行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设更为丰富多元高质量的空间、平台、机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应该是对新高考方案最好的回应。
如何评价及应对增加的“自主权”?
吴国平:新方案杜绝了人情、关系、权钱上学的现象
吴国平认为,改革举措赋予了高考招生中各相关主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建立学生和高校的平等关系,实现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而这种建立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招考模式相较于以往“大一统”的方式无疑具有更高水平的公平性。杜绝了可能发生的“人情上学”“关系上学”“权钱上学”现象,避免了人民群众普遍担心的“招生不公”问题的出现,确保了社会各阶层在高校招生入学中的平等地位。
对“好学生”的直接影响
对资优学生,叶翠微用了“能飞则飞”四个字。他说:“新的高考方案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前完成高中学业,提早进行大学先修课程学习的时空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在为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时空保障,因为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自主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