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杭州话不如学英语?
张女士8岁的儿子在新东方学习泡泡英语,虽然杭州话说不来,英语的日常用语,却已经掌握地清晰而流利。
像张女士这样的小家庭在杭州不少,80后的夫妻,平时在家里要么跟孩子说普通话,要么用简单的英语交流,“将来的社会还是英语重要,以后孩子长大了反正要考托福雅思,我们现在教些入门的,以后提高起来快。”张女士说。
逐渐被“边缘化”的杭州话,和许多城市的方言一样,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方式。
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杭州的地方戏曲“小热昏”名列其中。
“小热昏”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杭州方言演绎,方言的式微,无疑将使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更大的困难。
教育人士:普通话普及是一柄双刃剑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处室人员透露,义务教育阶段,杭州依据国家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普通话,方言只作为乡土教育的内容。
西湖区教育局相关老师表示: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也面临语言环境的制约。普通话的普及,现在显得太大同了,其实,老底子的杭州话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就现在的教学实际而言,不一定需要多么普及,但至少要在一部分人当中得到传承。
市场:杭州话的普及和培训方兴未艾
方言到底有多重要?在上城区档案局陆科长眼里,杭州方言就是杭州的“根”,方言没有了,杭州文化也就消失了。
“现在的孩子普通话讲得好,英语讲得溜,却就是不会讲自己的家乡话。其实,杭州方言的普及也要从娃娃抓起!”陆科长说。
2014年上半年,上城区档案局发起开办杭州方言普及公益培训班,聘请土生土长的杭州老师进行教学,主要针对附近小学的学生。通过图片、短句等形式教孩子们日常词语和传统童谣,并穿插杭州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介绍,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真正了解杭州,热爱杭州。
“来报名的杭州本地人特别多,现在方言学习的语言环境小,父母都是担心自己孩子把家乡话给“丢”了。” 方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果只是“喊口号”,方言的传承也只是无米之炊。
“某种程度上说,公益培训班只能起到一种倡导作用。真正的方言学习需要一个大的语言氛围,而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语言学习环境。现在孩子最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学校将是推广方言的最好平台。”
暑假期间,上城区档案局举办了三期语言大讲堂。为了进一步普及方言,下半年将在清河坊举办第二期杭州方言普及公益培训班。
西湖区教育局一位老师说,杭州话的传承,可能主要的还是家庭的责任。“现在孩子在学校,大部分的时间都用语应付课业压力,接触方言的机会很少,其实家长应该更多地将这份责任承担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