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据杭州市疾控中心2013年的最新监测数据也显示,2012年全市共报告新发恶性肿瘤23545例,与2008年相比(20589人)发病总数上升了14.36%。
记者了解,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但在临床中,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是在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去检查,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为此,浙江省肿瘤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吕蕾提出以下建议,纠正日常防癌误区。
1.有病才检查,没病不体检对癌症来说,等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癌症患者长期存活的唯一方法,肿瘤筛查体检则是三早理念实施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进行肿瘤筛查体检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2.检查内容越多越好,越勤越好许多人基于对癌症的恐惧认为检查项目越多、体检间隔时间越短越好,殊不知某些检查项目也会带来健康风险,因此在一次全面肿瘤体检后可以依据年龄、性别、个人史、生活史、家族史等确定发病风险因素,定期选择适合个人特征的检查项目。
3.忽视个人生活及家族特征很多人认为肿瘤体检仅仅只是通过仪器检查判断是否罹患肿瘤,而不重视向医生告知个人的生活习惯、疾病史以及家族史等,其实这些信息正是决定被体检者肿瘤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对医生重点筛查某一系统或器官有重要的判定意义。
4.重视仪器检查,轻视医生专业素养高效优质的肿瘤体检需要配备先进的仪器,但事实上仪器并不是最主要的,最最重要的其实是体检机构和体检医生的癌症筛查理念及操作技术,因此肿瘤体检必须依托经验丰富专业团队。
5、对肿瘤标志物过度紧张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不高,正常范围内的波动、短时期的轻度升高,不必过于担心;体检中发现某项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并不表示你得了癌症。如果发现指标异常,不要着急,建议做一次全套检查,建立一个自己的参考范围,在一家医院查到底。目前肿瘤标志物虽然可以用于早期诊断,但大部分更适用于疗效检测。比如说,肿瘤病人如果指标突然升高,就需要警惕肿瘤复发了。
不同年龄段,防癌筛查应有区别
吕蕾说:“想要预防和及时发现疾病,定期的体检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从35岁开始,每年需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若有肿瘤家族史,则体检时间需提前10年,女性尤其要注意乳房及妇科的检查。” 国内外专家均有共识,体检,应该是每个成年人每年的例行项目。
在我国,很多癌症的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提前,因此防癌体检的年龄也可以适当提前。癌症可以通过防癌筛查早期发现,但不同年龄段的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总体说来,可根据每个体检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病史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
比如女性套餐中会含有针对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的检查项目,男性若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的,防癌体检中会设计有针对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体检项目。
吕蕾认为,4类人群最应该定期做防癌体检:肿瘤高发地区人群、常与致癌物质接触的人群、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患有癌前病变者。
20岁后:对于女性来说,有过性生活后,最好就开始做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坚持做到一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简便易行的早期发现宫颈癌的办法。
30岁后:女性要特别注意乳腺检查。首先是自检,月经来潮的第9-11天最适合自检。
40岁后:约有15%的肺癌病人早期完全没有症状,中老年人尤其是抽烟的人,应每年做一次胸部X线或CT筛查,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应对胃癌进行筛查,包括胃蛋白酶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肠X线检查等。
50岁后: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如不适合做该筛查的人则可用CT检查结肠。 50岁以上的男性,应在体检中增加一项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