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近日,第三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在西湖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参加了西湖区六所知名小学开设的六个分论坛,一起来讨论“小学校长的责任”: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反映在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上。
10月15日,在求是小学举办的分论坛就着重讨论“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和名校集团化办学”这个话题。来自全国各地的6位小学校长在论坛上做了经验交流。
这些年来,教育集团化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开创杭州名校集团化办学先河的是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我们学校收入最高的不是校长,不是管理层,而是在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郑仁东介绍,集团化办学以来,集团涌现出一大批名师和教育教学骨干,完成了从优秀教师不足到人才输出这一过程。郑校长形象地称其为“集团化办学没有让‘牛奶’稀释。”
巴蜀小学校长马宏介绍,该校于2009年提出“1+1+N城乡学校文化超市”互助发展机制研究,探索运行“望闻问切、开出良方、备货上架、上门服务、整体打包”的城乡学校管理“五步互助链条”,让29个区县、200多所学校受益。
虽然教育集团化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通过名校集团化,优质教学资源被放大、发展,因而也被更多老百姓享受到。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杭州学军小学原校长杨一青介绍,杭州在全国开了教育集团化的先河,从1999年开始,杭州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之后教育集团开始在杭州各个城区迅速涌现。
这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紧密关注的话题就是“如何把名校的大门开得再大一些?”杨一青认为,教育集团化是多样化的共同体。集团内各组成单位要有共同理念、价值追求、发展愿景等,这是教育集团化的发展基础。同时,利用集团化的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挖掘出优质差异化的资源,“这也许会成为整个教育集团的发展优势所在。”
另外,杨一青认为,教育集团化要取得成功,最重要因素还是优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如何利用名校老师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也是需要关注研究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