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内陈列的文化古迹。
拥有8000年历史的独木舟静躺在湘湖下的展厅内。
历史的模拟。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位于香湖畔。
杭州网讯 今年正值“中华第一舟”——跨湖桥独木舟出土十周年。萧山区举办了跨湖桥独木舟出土十周年纪念大会,热情邀请在跨湖桥独木舟发现、发掘与保护历程中作出贡献的人共聚湘湖畔,一起回顾独木舟从出土到文化命名以及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的10年历程。
在萧山湘湖畔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内,在湖面以下6.5米处的藏馆展厅内,陈列着一艘承载8000多年历史的独木舟。这艘独木舟安静地躺在石槽内,一座透明玻璃房把它与外界隔离开来。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其称为“镇馆之宝”。
近十年来,萧山区坚持对跨湖桥文化的保护、宣传、研究。在保护遗址方面,萧山创造性地采取了“水井式”的保护措施,辅以化学保护手段,妥善保护了跨湖桥遗址和独木舟,让独木舟原址与湘湖美景融为一体,共生光辉。
据了解,2002年11月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这艘独木舟,与其一起被发现的还有木浆、石锛、编织物等周边遗迹。碳测科技手段证明,这艘独木舟已有8000年历史,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久远的独木舟。
这一次的考古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当年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浙江文明史因此前移1000年。
独木舟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等国内著名学者赶赴萧山开展严肃地研讨。大家一致认同《跨湖桥》报告中提出的跨湖桥文化概念,并正式命名跨湖桥文化。
在今天的纪念大会上,萧山聘请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浙江大学毛昭晰和陈桥驿两位教授作为跨湖桥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的终身顾问,并为其颁发证书。
2007年,萧山与浙江省社科院联合成立了“跨湖桥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汇集国际、国内数十名考古学、文化学、历史学界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形成相关论文69篇,出版专著2部。《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今天的纪念大会上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