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中心的“钢琴家”。
在这里,他们都在成长和改变。
杭州网讯 在江干区丁桥镇沿山村,坐落着一家占地100亩的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四周环山,环境优美,若不是大门口“杭州仁爱家园”几个大字的提醒,还以为是家星级宾馆。
9月29日开始试运行的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目前已有46位一、二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入托,成为首批托管员。
14个康复功能室 一天安排6节课
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他们有着严格的时间作息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上午9:30—11:20和下午14:30—16:20是他们的康复训练时间。
记者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综合大楼二楼看到,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正坐在这里弹奏着一曲钢琴曲,下面的“学员”一边鼓掌一边和着唱出声来。
像这样的音乐教室,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总共有14个,分别是舞蹈音乐室、影音吧、球艺室、心灵驿站、作业治疗室等。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筹建虚拟超市,还准备在宿舍楼后面,开辟一个农疗基地。
“我们想通过这些康复功能室,让这些残障人员能得知更好康复。”杭州市残联托管中心何国荣主任介绍说,目前各个功能室都有固定的老师带着托管人员康复训练。
根据课程安排,托管员一天安排了6堂课,每堂课半个小时。据了解,首批入托的46人分成了4个小组,分组上课,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康复训练、医护、工疗、教育、文娱活动等内容。
87年出生的音乐老师 曾为他们默默流泪
音乐课,是这些托管员最喜欢上的一堂课。走进二楼,从教室内飘出《龙的传人》、《爱的奉献》等歌曲。而给他们授课的是一个不到25岁的姑娘——小王。
1987年出生于的小王,毕业前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学生,今年下半年来到托管中心工作,担负起这里的音乐教学工作。
小王告诉记者,以前在哈尔滨上学时,她就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名成员,经常和同学一起去敬老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刚来的时候,我总流眼泪。”小王说,刚到这里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但是跟他们接触之后,发现他们是一群很可爱、很单纯的“学生”。
“每当我们下课了,他们都会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辛苦了’‘阿姨辛苦了’。”说到这里,小王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王说,这是一份需要付出爱心的工作,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入托一个月 他们都在改变
来自下城区的桑仙丽,今年68岁,智残二级。工作人员介绍说,入托时神志不清,精神状况差,整天哭闹。
在托管中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定期康复锻炼,性格行为都有了很大改变,这几天还能和人打招呼、学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另外,还组织每月集体生日庆祝活动。
来自拱墅区入住一号楼的高峰,智残一级。刚来时,情绪激动,惶恐不安。中心工作人员和护理员对他特别关注,给他带去无微不至的照护。10月10日生日当天,特别为他组织了生日庆祝活动,送去蛋糕、水果等生日礼物。
现在,高峰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每天喜笑颜开,遇人主动问好,精神状态良好,是中心的“开心果”,现在你询问他想不想回家,他会爽朗地告诉你,“不回去,这里好!”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今年83的下城区张阿四,身高只有1.3米,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托管中心还专门为她选调到六张适合特殊需求的无障碍床位,得到了家属的好评。
为了方方面面照顾号不同程度的残障人员,托管中心也做了不少工作。“我们重视和托养员家庭的沟通对接,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设置意见反馈箱、不定期家属回访等形式,获取入托人员的动态信息,努力提供个性化居住,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何国荣主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