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右起上面第一道菜——冬菇栗子,沈师傅判断,也是一张秋冬季节的时令菜单。
硬纸菜单封底的建筑剪影,是1979年楼外楼新店开张时的主题建筑,从那以后,楼外楼的餐单上,都有这个标志。
相关新闻:杭州网论坛惊现“楼外楼”老菜单 被当做包装纸从比利时寄回来
杭州网讯 一份印刷古朴的三折硬纸菜单,从遥远的比利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虽然只是夹在快递中的包装纸,但用毛笔书写的地道杭帮菜,三潭印月烟柳画桥,都清楚地打着杭州烙印,一种叫做岁月的东西扑面而来。
菜单上的毛笔字 大多为总台经理挥毫
1979年,老字号餐馆杭州楼外楼在孤山之麓新店开张。名厨云集,佳肴迭出,中外游客游玩西子湖,必要来品尝一下那地道的杭州味道。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打印机为何物,饭店菜单,均以手写制成。那时候,毛笔字也不是名人大家才敢挥毫,总台经理毛笔写就的菜单,都能让中外宾客收藏留念。
那一年,沈师傅还是个大小伙子,烧得一手好菜,他带着一身本领、满腔热忱地进入了厨师的最高殿堂,他精心烹饪的美味菜肴,与楼外楼主体建筑一起,成为食客们念念不忘的美好回忆。
冬菇栗子 道出菜单小秘密
冬菇栗子,是沈师傅拿手的秋冬时令菜。直到如今,每年秋冬季节,身居楼外楼行政总厨的沈师傅,还会为食客们烹制这道菜,爽滑的冬菇,配上糯香的栗子,轻轻松松俘获你的味蕾。
看着这份一式三折的硬纸菜单,沈师傅的思绪渐渐飘远,“这是给包厢客人的,应该在1985年之后。”虽然位于封底的楼外楼剪影勾起沈师傅对新店开张的美好回忆,但如此古朴精美的菜单,也只在包厢里使用,而楼外楼的包厢,1985年之后才有。
冬菇栗子、宋嫂鱼羹、脆炸响玲、西湖醋鱼……十二道菜,一道点心,没有龙井虾仁,没有叫化鸡,没有水果,沈师傅判断,这是一桌比较“朴素”宴请,“按照当时的价钱,也就百余块。”
可能是杭州人做东请外来朋友吃个便饭,也可能是旅行时10人的团餐,不知道是哪个有心的客人,咂一口龙井绿茶,起身离去时,瞥眼望见了桌边的餐单,就轻轻将其收好,带着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也许,某个心情大好的午后,还曾和儿孙们描绘过画上的亭台楼阁。
谁让它消逝?谁又让它重生?
时间到了1992年,小姑娘王真成为楼外楼的员工,那时,字写得不错的她,也曾在那种一式三折的硬纸上用毛笔写过菜单,只是那时,更为方便地打印菜单更受欢迎,让她练字的机会并不多,当她还想用毛笔挥上几下时,却发现,三折菜单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如今,楼外楼依旧人流如梭,各国宾客慕名而来,为杭州味道而倾倒,点餐时,人们拿着精美华贵的轴儿菜单,为那份尊贵而喜悦,而在轴儿上写毛笔字,也不是一个普通员工所能胜任的工作了。
偶尔,也会有宾客要求用毛笔书写菜单,那些仰慕中国书法的日本客人,喜欢将楼外楼精美的书法菜单当作珍品收藏。
一式三折硬纸菜单,曾经为尊贵的客人们服务,又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如今它漂洋过海而来,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时代与文化、美食相关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