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网议事厅”的演播室里三位红歌高手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聊起了不少红歌背后的故事。
应水珠曾经为住在汪庄(即西子国宾馆)的毛主席献唱。
著名音乐评论家史崇义教授为“新红歌”的传播提出金点子。
杭州网义工分会艺术团团长俞真是“摇滚版”《洗衣歌》的创作人之一。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今天,“杭网议事厅”的演播室里歌声阵阵、欢笑不断,省委党校离退休合唱团指导应水珠老师、著名音乐评论家史崇义教授、杭州网义工分会艺术团团长俞真三位红歌高手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聊起了不少红歌背后的故事。 两位重量级“战友”跨越半个世纪再相逢 他们曾经为毛主席献唱西子湖畔
“马铃阵阵响,叮叮铛铛叮铛铛,赶着马儿上山岗,铃儿随风摆哟、歌声随风扬,流水为我传声,山谷为我伴唱,哟!”这首歌叫做《马儿你快快走》。1966年,也是在杭州,这首歌由当时年仅19岁的姑娘应水珠为住在汪庄(即西子国宾馆)的毛主席献唱。
今天,我们有幸重温了这欢快的旋律和当年的故事。更令人惊喜的是,因为这一首歌,让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另一位嘉宾——资深音乐评论家史崇义教授,当年竟然也是表演者之一。
时隔半个世纪,两位浙江歌舞团的老战友在“杭网议事厅”的演播室里还原了当年的幸福画面。
应水珠回忆说:“史教授当时的任务是演奏小提琴,我唱完歌以后,毛主席带头站起来鼓掌,还请我跟他一起跳一支舞。因为我唱的是女中音,当时这样的声音很少,远远听起来有点像男高音。我就记得主席用纯正的湖南口音跟我说:‘你是个男孩子’,那一天的画面我经常反复回忆,感到非常幸福。”
“确实,这样的经历,谁都没有办法忘记。”史崇义教授忍不住补充道,“听应老师今天的一曲唱得不减当年,听到她的歌声又让我想起了毛主席,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毛主席身边。”
同一首《洗衣歌》用不同形式代代传唱 年轻人乐于创作“摇滚版”红歌
“哎!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哎?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哎?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呷拉羊卓若呷拉羊卓若桑哎?军民本是一家人哎,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哎!”这首《洗衣歌》创作于60年代,却成为了杭州网义工分会艺术团成员们表演率非常高的一支歌舞,这群年轻人把它改成了“摇滚版”。
杭州网义工分会艺术团团长俞真介绍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听到了这首改编版的《洗衣歌》,觉得这样的旋律充满动感,很好听。我们马上找了专门的音乐工作室去做伴奏,自己排练了舞蹈,在团内进行表演,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接下来,这支歌舞就随着艺术团走进了社区、老人院、儿童康复中心,到处都收获了好评。直到今年四月,浙江电视台的《美丽A计划》节目还特别邀请他们进行了表演。
“老歌新唱,行不行?”史教授的点评是:“我听过摇滚版的“南泥湾”、“今天是你的生日”,今天又听到一首“洗衣歌”,我觉得很有意思,反映了年轻人对红歌有全新的要求。”史教授认为,红歌没有绝对的定义,但是每一首红歌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把这些背后的东西进行解读,之于旋律和节奏加入新的元素,只要没有改变红歌的内涵,都没有问题。
红歌的传承需要音乐人的努力 更需要媒体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全面推广
有网友发问:“纵观当今乐坛,虽然金钟奖、金曲奖不断在推陈出新,却始终少有经典曲目能够达到传唱几代人的效果。很多轰动一时的歌曲,经不起时间的推移,都陆续销声匿迹。我觉得我们现在不缺红歌,缺的是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红歌。”
“经典是需要时间来计算的,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要有人传唱、有人传看、有人传听。”史崇义教授认为,红歌要承前启后,音乐人要为此付出努力。“我们现在唱的红歌,在创作的当时,有很多都不是为了以后能世代传唱而设计的,像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我的祖国》,这些都是电影的主题曲,但是现在电影可能大家都不记得了,这歌却留下来了。”史崇义还进行了一番自我检讨,他说,我们现在也会有意识地去创作一些歌曲,但是能达到这样的传唱效果的毕竟还很少,而且我们对一些新生事物都没有进行量身打造的歌曲,比如‘嫦娥奔月’、‘三峡工程’,这些大事件都没有创作专门的歌曲。”
“除了我们音乐人的努力,你们媒体也可以进行一些推广嘛!”话锋一转,史崇义教授立刻给杭州网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记得过去的电台、电视台经常会播出每周一歌,现在没有了,你们网站能不能开设一个专门的节目来教大家唱些新时代的红歌呢?再比如报纸,能不能定期刊登一些歌谱呢?电视台的节目,可不可以拿一首新歌来作为片头呢?”史崇义认为,像义工艺术团这样进社区传唱表演的形式就很好,普及率高、老百姓的兴趣也大,对于新歌曲的推广十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