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视频回放
杭州地方史研究专家、《杭州文史丛编》主编 王其煌在访谈中
杭州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 丁云川在访谈中
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存在。生活在杭州这座城市的人们,对这一汪碧水的感情,就好像望着自家院子里那棵种了多年的老槐树,熟悉、亲切,枝枝桠桠饱含关爱。
从2011年6月24日23时55分起,杭州西湖成功加入“世遗”家族,成为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
800万杭州人的世纪之梦,终于在结果落锤那一刻,圆在巴黎。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见证了西湖申遗的艰辛历程,对这片湖、这群山、这碑亭、这庙宇等等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
在西湖申遗成功之际,他们想说些什么?又在思索些什么呢?杭网议事厅民生恳谈栏目特邀他们中的两位代表,共话“后申遗时代,杭州该做些什么”?
本期嘉宾:
杭州地方史研究专家、《杭州文史丛编》主编 王其煌
杭州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 丁云川
在约谈两位嘉宾之时,离西湖申遗结果公布还有不到24小时。两位古稀老人欣然答应参加节目,精神矍铄地出现在演播室。
王其煌老师信心满满地说,“这一次,杭州成功的胜算很大。”这不是狂语,作为深谙杭州历史文化的专家,两位老人有这样的底气。
西湖申遗的“类别”之争
西湖申遗的过程很漫长,最早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杭州正式宣布要将西湖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行列,是在1999年。
据王其煌介绍,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四类。
“我们该如何将西湖介绍给世界?”王其煌说,在决定申遗之初,大家并不确定西湖到底属于哪一类遗产。
“当时有两种声音,表现出大家对西湖申遗的两种态度。”王其煌说,一部分人认为“西湖山水那么美,自然风光好,早就该是世界遗产了。”还有种声音“估计希望不大,西湖这些年变化太大了,老的东西都破坏掉了。”
对于西湖,王其煌有着自己的总结:西湖就是一个文化湖,她积淀、承载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中国近千年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她的文化脉络是永远不会变的。
王其煌介绍,90年代初世界遗产的分类有了“文化景观”这一项,细细比对下来,杭州西湖符合该类评选的4条标准,是最有把握成功的。如果申遗成功,杭州西湖将成为目前中国国内首个湖泊类文化景观的申遗项目。
白蛇精成了爱情与美的化身?阐释诗词楹联和古典传说最头疼
“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人文景观最丰富;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自然景观最多。”王其煌说,这是西湖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西湖“申遗”的难度所在。
回忆自己参与申遗材料准备的日子,王其煌印象最深的就是“翻译”工作。
王其煌说,日本专家非常懂中国文化,诗词楹联的字都看得懂,对西湖文化了如指掌,阐述时就要引导专家的目光穿过西湖山水,停留在那些沉淀着的文化遗存上,感受其意境,发现其对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意义。“欧美的专家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介绍起来又要费一番脑筋。”王其煌觉得,单单介绍景点不成,要讲述的是一段历史。
“比方白蛇传的故事,外国专家觉得白蛇是个反面人物,法海才是为民除害。”王其煌在解释时候着重白蛇故事的演变:随着宋代社会的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崛起,老百姓逐渐不认同士大夫式的迂腐封建,开始追求自由与感情,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反而成了一种美好的化身。
王其煌说,这样讲,专家不仅能够理解这段传奇,而且对西湖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