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些城市病?
《美味的形状》
《走秀》
《椅》的空间
附:
造型艺术学院国画系:展览主题为“水木菁华”,参展作品的生命力是鲜活的,色彩有着蓬勃的朝气。在题材选择,材料运用,还有笔墨探索上更有新的延伸。研究生层次的毕业参展作品占到一半以上,传统的笔墨练习与有传承意识的创新思考并驾齐驱。造型艺术学院书法系:展览主题为“传承、光荣与梦想”,今年新增了书法学专业毕业生,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同学们对书法艺术的思考和多年的传统书法艺术修行。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展览主题为“持守与拓展”,参展的五个工作室作品几乎囊括了从古典至当代的所有架上绘画的形式,虽各自专攻不同,但都坚持着一种富有激情的探索精神。从作品上可以看到毕业生们敏感地具有处事不惊的意识和寻找自己所处时代地位所付出的辛苦和忙碌,以及油画系师生在油画语境上持守与拓展的姿态。造型艺术学院版画系:参展作品深入思考了版画艺术的意义,认为现在的版画在于重建一种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探讨了“在今天,艺术何为?版画何为?”这个深刻的命题。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毕业作品展已是教改以来对雕塑系教学体制的第八次检验,也是这些有着鲜活青春气息,意欲超越平凡渴望生命怒放的参展同学对自身艺术心智的检验。虽然他们的生命的厚度还不足以转化为艺术的深度与广度,但对那些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可能走得更远的同学来说,会带着善意的疑问,开始他们趋向不群的追求。
跨媒体艺术学院:参展作品体现出了跨媒体艺术学院多学科跨界渗透、多维互动的学科理念,在视觉表达和理念传达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媒介表现形态以多种媒介交错互动,以及影像装置与现场表演结合的形式为主。本次展览是跨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以来首届毕业生作品展,亦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实施“专业基础训练+分阶段专业选课+工作室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大型教学成果展示。
艺术人文学院:用展板的方式展示了今年毕业生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向全院师生和社会大众展示了学院雄厚的学术积淀和学术氛围。
设计艺术学院:毕业展示主题在形式跟内容上与以往相比,凸显出一些新的特点。一、聚焦社会热点,设计生活归一。他们关注社会,关怀社会,关心热点,并将之融入在毕业设计中。低碳环保,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流思潮,成为许多毕业作品的选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议程,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实题实做,接轨社会,动漫博物馆作为杭州即将启动的重要文化工程,已经成为毕业设计的重要主题之一等。二、关注自我体验,注重内心表达。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毕业生们以自我思想为载体,以80后这一代人特有的精神去思考生活、质疑设计,80后一代是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性,他们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毕业设计中无不体现着内心凝重又积极的思考。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思索本土语言应用。本次设计艺术学院毕业展中,不仅在大作品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小细节处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
传媒动画学院:展览主题为“东瞻西望”,强调中西融合,探索影像艺术在数字时代的人文关怀,将艺术与技术、艺术与市场进行有机的结合,注重本土精神的创造。作品展示“动静结合”。今年新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以培养纪录片编导为主要方向,已有学生作品入展国际大赛并得奖,得到了社会与专业人士的认可。
公共艺术学院:展览主题为“以人为本”,以城市(包括乡镇)的公共空间为环境依托,以公共艺术、公共文化、公共传播艺术、公共设施艺术等为研究对象,以综合创作、设计和制作等手段,来创造公共环境美、公共生活美、公共空间美、公众生活方式美等。公共空间艺术和壁画艺术专业展览作品反映了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活跃的创作思维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传统工艺专业围绕非物质文化课题开展创作,学生通过毕业创作掌握了组织和应用素材的能力水平。美术教育专业侧重于方法论研究的新成果,注重美术教育的实践性研究。
建筑艺术学院建筑艺术系:展览主题为“场所精神”,毕业设计由三位外籍教师分别命题及指导,设计注重学生作为未来建筑师个人道路的探寻,注重学生自主选择、批判意识的培养,关注场所精神与思想的表达。建筑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系:展览主题为“关怀的场所”。今年新增了景观学专业毕业生。景观设计系的毕业设计指向城乡建设中的敏感话题。面对当下新农村建设中人员流失的困境,设计从重新审视传统伦理价值出发,呼唤当代需求下的乡情、人性场所的回归。建筑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展览主题为“从勺子到城市”,毕业作品贯彻其多年秉承的整体设计观,设计课题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始终围绕本土、传承这一主题,强调设计的人文内涵。
上海设计学院:展览主题为“低碳环保”,毕业生们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设计思路,用废弃材料、回收材料制作服饰、家居产品,有倡导节能减排的建筑模型、室内设计,有宣传绿色生活的动画片和海报等等,从材料、制作、主题、应用等各个环节来体现“低碳环保”主题。
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展览主题为“立中现实,贴近生活”, 参展作品传承务实兼具创新的设计精神,重点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实际,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