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原创>>原创新闻
一袋垃圾的“重生”之路(图+视频)

2011-04-07 22:00    杭州网

 
视频:一袋垃圾的“重生”之路
 
 
一些老人和小学生体验“跟着垃圾去旅游”
 
天子岭的垃圾填埋场

    杭州网讯 吃完一个西瓜,喝完一瓶饮料,抽完一根香烟之后,留下的是几块瓜皮、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烟头。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把它们丢进垃圾桶,轻轻松松,如此而已。

    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们去哪了呢?

    据统计,一个人每个月产生的生活垃圾有36斤之多,把它装在袋子里,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绝对难以提起来。别忘了,这仅仅是一个人的分量。

    其实,如此庞大的垃圾在离开你的家门后,会经历一个完备而复杂的处理过程,而最终又可能会回到你的身边。

“跟着垃圾去旅游”,体验垃圾的“重生”之路

    杭州市环境集团推出的“跟着垃圾去旅游”是国内首条生活垃圾处理“集、疏、运、填、复、用、观”全过程市民生态游体验线,也是杭州市品牌办主办的2011最具品质体验点评比单位。

    体验活动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市民了解生活垃圾从前端收集、清洁直运到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利用及生态恢复的整个流程。

    今天是“跟着垃圾去旅游”体验活动的第一天,我也跟着垃圾走了一趟,见识了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垃圾是怎样消失而又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我称之为“垃圾的重生之路”。

    第一站 社区

    我们首先来到了李家桥社区和睦院的垃圾清洁直运点。和睦院850户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30桶,约1.5吨,这些垃圾都会集中到这里。

    小区内分类垃圾桶(绿色为餐厨垃圾,黄色为其他垃圾)由社区保洁员统一在每天早上9:30之前进行集中后,由清洁直运车辆定点定时进行装运作业。

    第二站 垃圾中转站

    两辆清洁直运车装载满垃圾后,便开到了和睦垃圾中转站。

    何为清洁直运?以前垃圾车把垃圾开到中转站之后,先把垃圾卸下,再对垃圾做压缩等处理,这样垃圾还要在中转站里再堆积一次。而清洁直运是指采用桶车对接、车车对接等方式,用压缩、密封的运输工具,将垃圾从集置点收集后直接送到垃圾处理厂。这样就避免了垃圾存放在中转站内的二次污染。

    也就是绕过中转站这一环,垃圾从社区运出来直接进填埋场。据统计,每关闭一座垃圾中转站,就相当于3公顷森林对环境的贡献。

    和睦中转站内,所有垃圾处理都在车上进行,垃圾不落地,甚至污水都不会流一滴,这样虽然保留了中转站,但也达到了垃圾直运的效果。和睦中转站一天的垃圾处理量是8吨,大约相当于5个和睦苑产生的垃圾。

    经过在和睦中转站的处理、压缩,从和睦苑运出的垃圾将送往下一站,垃圾填埋场(天子岭生态公园)。

    第三站 天子岭生态公园

    在这里,从中转站运来的垃圾会被填埋到地下。而天子岭的亮点是,一片垃圾之上竟建起了一座生态公园。

    天子岭生态公园就建在杭州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区域,脚下便是杭州市自1991年以来的900多万吨生活垃圾。它也是我国第一个建在垃圾堆体上的生态公园,于2010年3月建成。

    公园总绿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园内游步道长1400米,分为百果区、桂雨区、翠竹区和植物模纹景观区,设置善小亭、绿宝亭、天池、入口广场、摩岩石刻等景观,并种植了香樟、桂花、紫薇等103种植物。

    垃圾和这些花草能共存么?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确实会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对植物生长不利。不过在天子岭,地下的垃圾和地上的植物间有1.5米厚的封场设计,保证了公园植被与地下垃圾完全隔离,生长不受影响。

    在天子岭,垃圾被深埋到了地下,我们看到的只有建在垃圾上面的宜人景色,是不是意味着垃圾就此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地下等着慢慢分解呢?

    其实,埋在地下的垃圾还会“变”成一种我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再次回到我们生活中。

下页提示:垃圾是怎样“重生”的?


来源:杭州网    作者:通讯员 史盈楠 记者 陈少思 蓝震    编辑:王宁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开心  豆瓣  人人  Twitter  Facebook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历史上的18日
徐静蕾演绎纯美新娘
漫山遍野油菜花
日本列岛"部分沉没"
观花逗绿入春乐(组图)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原创新闻 支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