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月21日至3月10日,杭州网特派记者跟随杭报集团“记者新春基层行干在实处开好新局”联合采访团,前往杭州十三个区县(市)的基层组织。我们将通过深入的系列报道,带来各地各单位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九次会议、市两会精神,谋划“十二五”开局之年,“干在实处,开好新局”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实例。
郁郁葱葱的樟树,是上世纪70年代为迎接尼克松访问杭州所栽。
杭报集团记者查看机场路沿线规划图。
杭州网讯 机场路,一条连接杭城东北部和主城中心区的通道,曾在不少老杭州人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
“萧山机场还没建好前,坐飞机都是要通过机场路去笕桥的。”
“因为尼克松来杭州要走机场路,这条路又叫‘国宾道’。”
“西子电梯厂、东华链条厂、万事利、佑康,杭州几个响当当的工厂,都是从机场路起步的。”
……
日前杭报集团“新春记者基层行”采访团来到了江干区笕桥镇的机场路,探寻这条路以及周边地区的前世今生。
记忆:装在板车上的电梯 从机场路一直送到绍兴去
笕桥镇花园村的陈春梅,在机场路周边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时代。她是这条路数十年变迁的一位见证者。
1979年,高中刚毕业的陈春梅进入家门口的一家机绣花工厂,当起了绣花女工。那个时候,机场路两边除了田坂外,就是一间间又小又破的小平房,是笕桥各种村办工厂的厂房。这些工厂都是小本经营,经营着塑料清洗、机械加工、绣花等简单的业务。
陈春梅说,她进厂时已经算科技发达了,用的是机械绣花。在她之前进厂的员工都是手工绣花,入职时还要自带一根木头,用来做“绣花帮子”。
谁也没想到,陈春梅加入的这家小工厂,1981年改成了西子电梯厂,1997年与外商合资成为西子奥的斯,再后来就成了赫赫有名的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而电梯厂在机场路边上占着的70亩场地,就成了这个大集团的发源地。
陈春梅回忆说:“1981年我们全年只能卖十来台电梯;1997年与外商合资时,一年卖1600多台;而去年一年,我们卖了2.3万台。”因为她一直在西子电梯厂的财务部门工作,对于工厂的规模发展记得很清晰。
陈春梅告诉杭州网记者,1981年工厂卖出的第一台电梯,就是由她开的发票:“当时有台电梯要卖到绍兴,因为没大车装运,只好用人力板车来运——就这么从机场路一直拉到了绍兴。”
经历:乘专机的外商 考察机场路旁的工厂
在陈春梅的印象中,机场路曾有一段很拉风的日子:1972年为了迎接尼克松访华,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机场路被扩建成双向有快慢车道的柏油马路,路两边还种上了香樟树,被称为“国宾道”。当时杭州城里能与之相匹敌的,只有解放路、延安路等几条市中心的繁华路段,而它们都还不及机场路漂亮。
而在陈春梅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她们工厂的发展也与飞机场、机场路密不可分:
80年代初,有同事要坐飞机出差,让陈春梅有些羡慕。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那个没有出租车、没有公车的年代,这位同事是坐着三轮车去的——平板三轮车后面放一个小凳子,请人骑车载他去机场。
80年代末,厂里终于有了第一台车,一部农用三轮摩托车,工友们都叫它“嘟嘟车”,包括陈春梅在内地的很多人都坐过它。“那时机场路上车很少,所以‘嘟嘟车’开得飞快,我们坐在后面就特别慌,生怕它翻车。”
90年代,身为财务人员的陈春梅也开始坐出租车来回机场了。“那时候打车人不多,司机要等很久才有生意,结果我到花园村就下车,只要十多元车费,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毗邻机场的好处,在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老总的一次访华过程中显露出来。陈春梅回忆说,奥的斯与西子电梯合资前,在大陆早就有了天津、上海、广州等几个老牌的合资厂家,但UTC老总从没去那里访问过。“也许是因为我们厂离机场非常近,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良好业绩,最终UTC老总乘专机只来了我们厂,这让其他几个当我们是‘小弟弟’的厂很羡慕。”
下页提示:
档案:屡次扩建 有了今天的机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