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原创>>原创新闻
政协委员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2011-01-25 20:55    杭州网

今天上午,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专题会议。在“建设生态城市,优化生态环境”专题会议上,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就大气空气质量、城市垃圾处理、建设低碳交通等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人物名片

张天立,我国第一代环保工作者,多次参与国家环保立法工作,原杭州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现任杭州市政协城建和人资环境委员会特聘委员、中国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为什么我们现在公布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每天公布空气质量,但老百姓还是会有看不到蓝天白云的抱怨?”张天立一上来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确实,杭州近年来坚持公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数据上看我们的大气质量在不断改善,但从媒体上,街坊中又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我们的空气质量改善了,和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灰霾有何关系?

“我们以往笼统地说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是多少,但随着这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情况都变化了。就杭州来说,大气污染源从原来烧煤产生的污染变成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多种污染,但环境立法方面没有产生相应的变化,还是停留在老一套的标准上。这样的标准既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也与公众的主观感受存在差异。”

张天立表示,根据环保、气象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公认标准,空气质量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最显著的应该是细微颗粒,而不是目前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公布的粗粒子。

张天立说:“目前的环保国家标准是1996年制订的,由于国家层面的立法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是相对较低的标准。杭州不一样,是一个风景旅游城市,是一个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城市,所以我建议,杭州的空气质量应该实行两套标准,一是国家标准,二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理念来制订的高标准。”

在张天立看来,这个高标准的核心就是转变生态理念,以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来衡量环境质量。

“从杭州的经济发展、城市性质、气象地理条件看,应该建立一个更高的地方性的空气质量标准。”

人物名片

韦宝民,市政协委员、民革杭州市委会秘书长。

杭州的垃圾分类和清洁直运开展一年多,赢得了市民关注和参与,对于这一模式,社会各界给予了足够的理解认同。来自民革界别的韦宝民委员对杭州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也很关注,他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提出了三点看法。

“首先是规划,垃圾虽然是城市的排泄物,但它也是一种资源,排泄物的处理其实应当与能源、资金、人才等进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韦委员用一个直观的比喻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

据悉,杭州目前主要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设计使用年限25年,但从城市垃圾增长速度看,天子岭只能再用8年,而这样一座垃圾填埋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到最后投入使用就需要7年。

“然后是要宣传与立法并重,双管齐下。现在,很多老百姓知道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垃圾填埋是好事,是需要重视,但不少人是口头上支持,真正在建设的时候却总想把这些公共设施造得远离自己家。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垃圾分类的知识成为一种社会公识,而不是专业知识。从而科学认识这些城市必需的公共设施。”

垃圾分类实施将近一年以来,杭州网也收到不少网友的反映,垃圾分类他们做了,分垃圾桶,分塑料袋,分类投放,但看到清洁直运车一来,往上面一装,还是混在一起。

韦委员认为,这是运输配套与终端处理衔接不够造成的,如果只是在前段采取分类,而不是将分类贯穿整个垃圾处理的全过程,那么这样的垃圾分类反而是浪费资源。

最后,韦宝民还提出,在垃圾处理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那就是打造循环经济园区,完善再生资源利用。希望以天子岭为中心,规划建设一个循环经济园区,通过加快技术研发,将工业、建筑、医疗、电子等现代社会垃圾列入循环,为杭州整体城市垃圾处理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委员们还就打造生态型城市、空气质量立法、城市规划与环境等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考察结果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尤其是在借鉴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城市做法上,提出了很多前瞻性与操作性并举的有效措施。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李栋    编辑:何鲁飞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历史上的18日
调皮海豚表演跳高
虎视眈眈
杰克逊留下的豪车
岁末赏雪迎新年(图)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原创新闻 支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