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与利用工作已显成效
以“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为指导,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市房管局在“风貌延续、文化传承、建筑安全、合理利用”等方面,狠下功夫。
在市保护部门组织协调下,深入开展了各处历史建筑产权情况、文史挖掘、保护责任落实等各项工作,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有效保护”。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在杭州市六城区老房子的普查工作中,共核查、筛选出140余处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老房子,并抢救性保护了南瓦子巷15号、靴儿河下6-3号等百余处老建筑。
目前,前五批历史建筑中,基础档案建档率已达100%,历史建筑标志牌挂牌率达88%,保护管理责任书签订率达92%,现状测绘率达80%,原貌拍摄率达96%。
相关链接:
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方面
累计启动实施196处历史建筑修缮,占历史建筑总量的69%,一批亟需整修的历史建筑得到及时的保护与修缮;在已完成整修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中,孩儿巷98号民居建筑搬迁整治后就用作下城区文史档案馆、陆游纪念馆;又如学士路3号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修缮前,该房屋由于多年失修,大量的违章搭建,使建筑不堪重负,建筑的墙体、楼板等各部分都遭到了严重破坏。
2007年,经过“修旧如旧”式的修缮,该建筑拆除了违章搭建,修补了屋面、墙体等多处破损部位,较好的恢复了历史建筑的风貌。同时,通过功能置换作为公共建筑使用,减轻了建筑的荷载负担,使老建筑重新发挥了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
目前26处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中,累计启动实施24处历史文化街区(地段)的保护整治,约占历史文化街区总量的92%。其中,小河直街一期、中山南路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先后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与此同时,在延续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人文环境和生活形态方面,还不断探索,突破了原有整体搬迁的单一保护模式,提出了“局部稀释、允许回迁”,“综合保护,有机更新”、“保护优先、改善为主”等新型整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文化效应,不但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还有效延续了传统的民俗民风,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增长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