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扬州的王先生是鉴宝大会的“熟脸”,“官窑”瓷瓶是他的得意收藏。
一位“围观”者等不及专家开口,索性拿起自己随身带的放大镜看起来。
民国时期的上海版《古文观止》,成为首个进入候选的藏品。
“围观”是参加鉴宝大会的乐趣。
杭州网讯 “战国铜鼎,祖传的,请专家给长长眼!”“电视上看看鉴宝蛮有意思,这下来现场瞧瞧”……今天是周末,由杭州网、西湖艺术博览会主办,0571全球浙商会、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鉴宝大会在和平国际会展中心热闹举行。
有国家文物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黄家祥,北京市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指定专家、瓷器鉴定专家黄秀纯等一些国家级大师坐镇,现场人气自然是旺的不得了。
青铜、瓷器、竹刻、纸币、经书、票证……各式各样的古玩藏品,让记者也跟着开了眼。
“熟脸”依旧孜孜不倦 这次差点把“厨房”都给搬来
“您这是把厨房都给搬来了吧?还是皇帝的‘御膳房’!”听专家这么一说,这位“献宝”老者憨厚一笑,继续使劲从塞满报纸的保鲜盒里往外掏一个瓷罐儿,口中喃喃到:官窑的,官窑的。
定睛一看,记者乐了,这位大伯可是个“熟脸”。还记得也是在一个鉴宝大会上,这位来自扬州的王先生就以“超执着”、“超自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长枪短炮。
“我这个可是值2千多万!”一样的自信,一样的数张“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开具的鉴定证书,一样的大小不一的保鲜盒,还有带着体温的翡翠项链。
扬州王先生自称从南京夫子庙开古玩店二十多年,痴迷收藏三十年,都是只买不卖,购进的500多件古玩全是真的,已经花去几百万家底。
虽然并不被肯定,但王先生似乎是一个磁场,在任何的鉴宝大会上,周围总能聚集一大批同样喜欢“这口儿”的人,大家一边小心翼翼帮他维护铺了一地的瓶瓶罐罐,一边津津有味地交流着或许不太专业的收藏知识。在他们看来,东西的真真假假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下页提示:七嘴八舌话宝瓶 专家口未开已经断真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