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记者见到周友红的时候,恰巧碰到他从“强制拆迁”的现场回来,今年39岁的他,又高又瘦,头发已有些斑白。
“有个外地人,花了十万从本地人手里买了间厂房,是个违章建筑。他买的时候不知道,本地人也没告诉他。我们也做了他的工作,可违章建筑,该拆的还是要拆,不然老百姓会有意见。”周友红简单介绍了情况,“早上那人来镇政府来闹,还摔了个杯子。我们做得没错,也跟他讲道理,他情绪已经平复了些,刚刚走。”
到大同镇以来,诸如此类的事,周友红处理了不少。他常把自己比作“垃圾桶”,盼着老百姓来找他“出气”;他常把自己比作“灭火器”,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他更喜欢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工作的事要管,百姓的事更要管。
周友红说,老百姓在路上摔倒了,其实也是你政府的责任,因为你没把路修好。周友红说,自己也是农民的儿子,了解农民生活的艰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同的面貌。他总说,村镇干部算不上什么官,但吃的是良心饭。
在记者看来,周友红话不多,但很实在。他没做什么惊天伟业,但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他通过自己的言行,把村镇干部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
他,心里永远装着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