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当上案件代理人
“开庭审理阶段,老师只能在旁听席旁听。虽然只有我和同学两个人坐在辩论席上,但由于准备充分,我们并没有觉得紧张。”面对一审获胜的判决书,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法律诊所的第三期学员,07法学1班的钟雅琳说,“尽管目前被告已提出上诉,但我们对案件仍然很有信心。”
日前,钟雅琳和07知识产权1班的叶湉湉,在法学院王璟老师的指导下,作为田某诉施某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的委托代理人,在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出庭参加诉讼。
田某是中国计量学院的学生,初涉创业,因为租赁房屋被被告占用了大量资金。在庭审过程中,委托代理人充分陈述事实并发表代理意见,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陈述和分析。代理人的代理意见最终被法官采纳。在江干区人民法院下达的一审民事判决书中,由该校学生代理的案件获得全面胜诉。
“在这起案件中,弱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钟雅琳说,“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对法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肩头所承担的责任。”
“课堂就是个微型法庭”
中国计量学院法律诊所成立于2009年,与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中国计量学院工作站合署办公,是法学院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法律诊所采取小班化、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堂就像一个‘微型法庭’。”钟雅琳说,“老师会拟定一个案例,由同学们自行申请扮演法官、书记员、调解员、代理人等角色,然后进行现场演绎。”期间,学生们不仅要起草各类法律文书,还要结合现场情况,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进行深入陈述分析和辩驳,再由坐在观众席上的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有一次我扮演一位调解员,要向‘当事人’一位老人阐述案情,然后给予她适当的法律建议。表演完后,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反驳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这样专业的术语,老奶奶怎么会听得懂呢?”钟雅琳回忆起课堂上的场景。
“有没有注意到时间问题?”“要怎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这些弱势群体?”老师的点评帮助同学们看到了原本以为已经掌握的知识,在真正运用时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大家通过理论思辨、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为从事法律职业打下基础
“法律诊所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案件代理,现阶段主要面向学校的师生。”据法学院教师王璟介绍,法律诊所目前已开办三期,部分学生已接受当事人委托代理案件,社会反响良好。
王璟认为开办法律诊所,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件代理中锻炼实践技能,提升学生法律实务能力,为将来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专利代理人等法律职业打下良好基础。
钟雅琳说:“在这次代理田某案件的过程中,从案件分析到起诉状、答辩状等各类法律文书的撰写,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这要得益于在法律诊所“法庭模拟”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学习和实战经验的累积。”
法律诊所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小班化、情景化教学模式,实现点对点授课,努力让学生大量接触社会生活中真正的法律纠纷。此外,法学院还将积极尝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让学生能接触企业实际案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