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原创>>原创新闻
高温环境进入室内切忌急速降温!引发“阴暑”发生

2010-08-08 10:53    杭州网

最近,杭州已成为一个大火炉,最高气温38℃以上,有的地区还出现39℃以上。大热天,怎么办?不少骑车、步行上班者,使出浑身解数:遮阳帽、遮阳伞,深色长衣裤和墨镜等,以避烈日高温对身体的伤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中了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家住本市下城区的周女士,向市健康教育所反映一件有关防暑的“怪事”:下班回家后,身上突然发热,还有头痛、关节痛,怕冷,在蒸笼似的环境里,全身也不出一滴汗……。

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医院就诊。医生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但在进一步询问发病前后情况时,医生初步诊断,她“中暑”了。

汪女士感到很冤,虽然是骑公共自行车上班,但是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的,遮阳用具,防晒长衣裤和墨镜等一应俱全,到家后也是一头就扑到空调和电风扇前,吃冷饮和喝大量的冷水,冲凉水澡等,急速降温……

“问题就出在这里!”专家指出,中暑,有中阳暑和中阴暑之分,起病的原因和症状都不相同。不少像周女士那样的市民,对防暑虽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对其形成和防控方式方法不对头,他们不会被极容易查觉的阳暑击倒,却中了阴暑的暗招。

专家进一步介绍说,中暑,是人对炎热的气候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而发生的,中医对“中暑”还有特别的解释:中医谓中暑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指此),而“阴暑”则是人们在炎夏过于避热趋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为阴暑”。在受大热之后,急速降温也属此范畴。

由于广大市民生活、生产和保健条件已得到普遍改善,因“动”而致的中阳暑的病人已明显减少,如在烈日下劳作,长途赶路,或在高温、通风不良和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等,这样的病例已比前几年减少约60%。

但另一类像周女士那样因“静”所致的阴暑病例,却在最近急骤上升,比以往增加3-5成。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夏秋季大热天过于避热贪凉和急速降温,常在人们休息、睡眠或补充水分时行为不科学而发生。

目前,杭州的大热天气候才刚刚开始,为避免更多的人中阴暑,专家提出具体建议:

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高热季节,从高温环境进入住外室内或工作场所内,切记急速降温,图一时痛快;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不要过于避热趋凉,特别是睡眠时要合理使用电扇,不对头直吹和强度过大,空调温度不要打得过低,保持在26-28℃(最好是比室外低3-5℃)。

不要整日整夜地开空调。一般开2-3个小时停大半个小时。因为,长期在密闭的空调房间中不仅容易受凉,空气中滋生的致病微生物还极易使人患上其他疾病。

不用冷水迅即降温。从事体育运动或烈日下劳作回屋后,不要贪图痛快,立即用冷水冲澡或用冷水浇头等,急于将体温降下来,也不要将头部对着冷气直冒的空调直吹或立即快速进大量凉开水或冰镇饮料等。

正确做法是,只须将身上的汗液擦干就行了,在皮肤温度慢慢退下来后再用温水洗澡。年老体弱、多病者更应如此。

夜间不露宿室外。不坐臥于阴寒潮湿之地,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或防空洞里乘凉的时间不应过长;夜间能尽量做到不露宿在外。

注意饮食与休息。因高热身体不适时应多饮水,饮食上要清淡,可常喝些稀饭、淡菜、菜汤、豆浆、水果汁等,每天吃些如梨、西瓜等性偏凉的水果;适当休息,并提倡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阴暑,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可在一周内自愈。老弱少儿及孕妇等相对脆弱者更因多加防范。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杨超    编辑:杜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工艺 ...
调皮海豚表演跳高
加“肥”猫
毕加索巨画80年后现身
杭网夜宴:光的足迹( ...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原创新闻 支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