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小萱戴的矫形支架
李先生提供的病历单上,张如荣医生写下了“髋关节脱位”的诊断结论。
小萱拍的“CT”片
杭州网讯 昨天晚上,张如荣医生不停地叹气,心神不宁地在办公室里走了一圈又一圈。直至深夜,他还给院医务科打了几个电话,希望能够亲自问问李先生情况。“如果是我的错,我愿意赔礼道歉!”
这些场景是省儿童医院骨科主任朱健向我们描述的。他告诉记者,张医生很紧张,也很后悔。
7月13日,杭州网报道了台州的李先生与省儿童医院的一起纠纷:台州的李先生因两岁的女儿小萱突然出现跛行症状,前往省儿童医院治疗。为他们诊断的张如荣医生认为小萱髋关节脱位,并建议李先生配了一副价值2400元的矫形支架。之后,李先生前往其他医院检查女儿的情况,却被告知小孩没病,不需要支架治疗。
杭州网发表《浙江省儿童医院也“卖拐”?》的报道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省儿童医院的高度重视。昨天傍晚,医院骨科三位专家和医务科的两名领导专门就此事开会探讨。今天,医院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医生诊断错误 医院将作出处理
“小萱没有髋关节脱位,只是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科主任朱健首先给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院方从档案中调出了当时小萱的CT片,朱主任根据片中情况为我们一一做了详细解释。紧接着,他挥着双手,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髋关节就好像是一个手掌把一个拳头包起来的样子。如果拳头离开了手掌,那叫半脱位;如果拳头跑到手掌上面去了,那就是脱位,但如果只是手掌包得稍微松了一点,那就是发育不良。从这个片子来看,应该诊断为发育不良。”
确定这一结论后,几位专家找到当时主治的张如荣医生询问,张医生面对CT片再次进行诊断,也认为是髋关节发育不良,至于一个月前自己为何会在病历上写下“髋关节脱位”这几个字,张医生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他是老医生了,比我们的岁数都大,按说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我估计他是下结论的时候太匆忙,被自己的经验给骗了。”朱健主任告诉记者,医生的诊断结果一般有三个依据:一是病人自己的叙述,二是拍出的片子,三是现场对病人病情的查看。“当时,张医生可能认为病人的描述很符合髋关节脱位的特征,就凭经验下了判断。”
无论如何,白纸黑字的诊断证明书无可否认。医务科主任徐美春表示:“医院有医院的规矩,这件事肯定是要对医生进行处理的。至于怎样处理,还需要安全制度科讨论后决定。”
病患多医生急 沟通问题成隐患
今天在儿童医院,记者最大的感触是:看个病真不容易。孩子不容易,家长不容易,医生也不容易。
人来人往的急诊大厅挤成了一锅粥,专家、医生的诊室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这种状态下,医生能和病人充分沟通吗?
其实,医生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担忧。“医生和病人一定要充分沟通、积极沟通、有效沟通!这次的事,说到底就是沟通上出了问题。”
朱健主任向我们介绍说:“像小萱这种情况,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个是积极治疗,也就是佩戴矫形支架;另一个是保守治疗,先观察一段时间,再拍片,再诊断。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个好,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佩戴矫形支架一定会给小孩子带来一些不便和生理上的痛苦。”
也就是说,张医生当时应该和患者说清楚这些情况,再让患者自己来选择。“可是你们想想看,每天那么多病人在大厅里排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点就诊,我们的医生自然也心急了。张医生当时要是有足够的时间和家长孩子沟通,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遗憾的是,李先生这两天一直没有时间亲自来杭与医院沟通相关事宜,医院也表示正在积极联系李先生,希望能给他一个交待。我们也希望事情可以尽早解决,以后也不要再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