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原创>>原创新闻
慈禧的御笔 奕訢的怪字 清代皇室墨宝现身杭州(图)

2010-04-10 15:56    杭州网

恭亲王奕訢的怪字很吸引人。

慈禧太后的“颐寿”纸本立轴疑为代笔。

康熙御笔行书。

乾隆御笔行书。

杭州网讯 今天上午,杭城落雨,然而赶到杭州历史博物馆欣赏清代皇室书画展的人仍络绎不绝。恭亲王那幅怪字引来众多目光,诈看似曾相识,细瞧一片茫然,几乎无人能识。另外,慈禧、康熙、雍正、乾隆等多位皇室的书画原作也一并展出,92件(107幅)书画作品处处体现皇室生活的高贵与神秘。展览将持续到5月30日,除每周一闭馆外,其余时间全部免费观赏。

宫廷文化精致风雅 皇家艺术造诣高深

自古以来皇室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外朝各种仪式的庄重典雅,后宫琴棋书画的享乐嬉戏,构成内容广博的文化氛围。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后,积极提倡学习汉文化。历世君主在理政之暇,除骑射之外,把游戏翰墨作为一种公余消遣。皇子及近支王公,皆令在上书房读书,选派翰林官授读,自幼熏陶,又有机会饱览宫内珍藏的历代书画真迹。这些时间、机会和条件,造就了一代皇室书画家。此次展览精选北京艺术博物馆92件套(107幅)馆藏珍品,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等皇帝;慈禧皇太后以及成亲王、恭亲王、溥家兄弟等皇亲的书画,形式包括对联横批、手卷、立轴、镜心、书札、册页等,从中可以领略到清朝皇家艺术的高深造诣和宫廷文化的精致风雅。

皇室书画与其他艺林书画的区别,除了在书写和绘画风格上的不同,用纸用墨都非常讲究。我国历代都有专门为君王制作纸墨的作坊,清朝为供君王享用的纸墨制造业更为考究。皇家使用的贡纸,有暗龙凤等图案的各色腊笺、金花笺、梅花玉版笺、云龙朱红大小对笺、朱红福字笺、各色洒金笺、高丽贡笺等。贡墨取材配料也极为讲究,墨色黑润,气味馨香。史书记载:“康乾善书对,御制墨精绝千古”,处处体现皇室生活的高贵与精致。

恭亲王奕訢擅书画 自造怪字无人能识

展品中另外一件引人注目的当属恭亲王奕訢的一幅楷书七言,14个大字,诈看似曾相识,细瞧一片茫然,现场观众纷纷摇头,几位学生甚至要回去上网搜索,看看有没有四个“小”字叠在一起的那个字,找到的话要用来做网名。

恭亲王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慈禧垂帘听政主使者,不光工于权术,还擅书画、诗文。他的这幅楷书七言纸本上的14个大字,据专家考证,字体结构竟与古代西夏文字颇为接近,经查询《康熙字典》比对,判断所书皆为异体偏解汉字,最终确认为“芳野人耕春雨后,小楼花绽晚晴初”,恭亲王故意此番书写,似有卖弄文字功底之嫌,不知道现场有多少观众能辨出此意。

康乾书画大气自信 慈禧御笔疑为代笔

清代的皇家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康熙拟董(其昌),乾隆学赵(孟頫),嘉道以后临欧(阳询)。康、雍、乾时期的书法基本上属于一个脉系。康熙、乾隆的书法功底深厚,极具神韵,自然流露出盛世大国的自信和大气;乾隆的“馆阁体”曾让当时的文人竞相模仿,流行全国。

展览中陈列了康熙皇帝临董书法的行书册页,彰显康熙书法之沉稳扎实。乾隆题字、题诗遍及全国,仅东巡期间,于各宫殿亲笔题书的联幅匾额就达百余件。这次展品中陈列的乾隆御笔行书轴,系公元一七七四年书写,时年六十三岁。用笔流畅,灵活秀丽,刚柔相见,是乾隆皇帝典型的法书风格。乾隆皇帝的书法,除内含赵、董之外,也寓晋唐之意,堪称“王底赵面”。

皇家书画,时也有人代笔。备受争议的当属慈禧太后的作品,展品国一幅气势威猛的“颐寿”纸本立轴,长173厘米、宽83厘米,落款为慈禧晚年作品。专家怀疑,慈禧晚年体弱多病,无力提动如椽大笔写出这斗大字来,估计是陪习者代笔。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以专横跋扈著称的皇太后,其书画作品一律杵盖“慈禧太后之宝”朱文方印,诸多作品颇显威势,大异于一般妇人之作。不过,霸道的慈禧也有温柔一面,她的绘画作品也不乏笔道文弱纤细的鱼虫花卉,墨梅、金鱼、花卉,一看便知出于妇人之笔,但谁能想到这竟是慈禧太后的亲笔所画!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王宁    编辑:杜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工艺 ...
国际婚礼摄影佳作
我美吗?
核弹攻击设想
8000平方动漫墙绘扮美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原创新闻 支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