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城市品牌解读之一
编者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一个目标、五大桐庐”的奋斗目标,为桐庐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桐庐对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桐庐县提出了“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城市品牌,并于8月3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城市品牌发布暨招商推介会,旨在打响“中国画城·潇洒桐庐”之名。今日起,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对“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城市品牌进行解读。
在我们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在黄帝时期,富春江畔的一座山上长满了桐树,山上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老人医术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其留名。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也因老人而得名,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唤作桐庐。
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唐朝诗人吴融在《富春》中写到:“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云低远浦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去问津。”在这片迤逦了千年的风水宝地上,让东汉高士严子陵一往情深,甘愿耕钓山林;让北宋文豪范仲淹一见倾心,一连创作了十首诗歌赞叹它的潇洒;让元朝画家黄公望手不释卷,创作了传世画作《富春山居图》,也让“潇洒桐庐”担起“中国画城”之名实至名归。
说起“画城”,必先说说历代1000多位名人佳士在桐庐县留下的诗画佳作。“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桐庐县境内群山叠嶂、溪流纵横、风光旖旎造就了“独绝东南”的富春江山水景致,也孕育了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富春江山水诗词文化,独特的风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来此。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阳明、巴金、郭沫若、季羡林等众多文人墨客来我县吟咏抒怀,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词华章;还吸引了吴昌硕、张大千、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等国画大师在此流连忘返,创作了一大批山水画名作。当代名家王伯敏晚年也选择在桐庐定居,与山水融为一体。难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亲临桐庐时更是感叹:“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从古自今,历代骚客慕名而来,登山玩水、探幽访古、猎奇览胜,留下的赞美佳作更有2000篇(首)之多。
醉了富春山水,醒了诗情画心。而这些旷世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极品《富春山居图》。相传,他“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或“遇江山钓滩之胜,辍即模记”。经过几年潜心观察、悉心揣摩,富春江的山山水水自然了然于心。展开《富春山居图》,桐庐县的山野城郭,还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中药鼻祖圣地桐君山、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都能在其上找到影子。这既是画,也是富春江绘形绘色的写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桐庐县土生土长的绘画人才因山水灵气滋润而脱颖而出。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叶浅予先生就是我们的家乡人。上世纪80年代,叶浅予先生历时三年创作《富春山居新图》长卷,展现了新时期壮美的富春山水。擅长中国山水、花卉、动物及戏曲人物的非学院派书画艺术家胡汀是桐庐人;擅长写意花鸟、尤精兰竹的当代年轻画家唐逸也是桐庐人。
而用剪刀作画的剪纸艺术,在桐庐县亦是源远流长。对折,对折,再对折;轻轻地剪,缓缓地转……普普通通的一把小剪,普普通通一张红纸,可到了桐庐县剪纸行家的手里,就好似被注入了魔法一般。在他们放下剪刀、展开红纸的时刻,生气勃勃的祥瑞麒麒,美丽的大奇山孝娘龙传说,或是迷人的富春江美景等,就已跃然纸上……“家家女儿会剪纸,户户闺中爱绣花”,已有1700余年历史的桐庐剪纸,是百姓们婚嫁、祭祀、节庆时用来庆贺的一种方式,是极富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在桐庐“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的千年文化中浸润,“中国画城·潇洒桐庐”的光华必将璀璨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