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6年,江干人的钱袋子要再鼓一些:实现全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现代化实现程度在85%以上,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43个中心城区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昨日,江干区召开区委九届二次全会,拿出了一份《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五年行动纲要(2012—2016年)》,纲要用非常具体、量化的形式,描绘了江干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简单一点说,就是实力要增强、服务要优质、能耗要降低,钱袋要更鼓。
纲要中,除了提出对未来的总体目标外,还专门针对江干人最关心的城区软件、硬件建设,围绕“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五大方面,把将近40项任务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力争全面建设一个“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浙商新高地、金融新蓝海”,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
今年以来,随着钱江新城的大部分楼宇开始交付,摩根斯坦利、华润集团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江干。有了这样的先天优势,未来的江干,(下转第3版)
(紧接第1版)要全力打造一个浙商总部中心。这包括,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央企国企、民营企业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来江干设立区域性总部和投融资、研发、营销、采购等职能型总部,成为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区域和职能总部入驻浙江的首选地。争取到2016年,引进企业总部60家以上,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和央企国企区域性或职能型总部10家以上,浙商总部50家以上,打造全省一流的浙商总部经济集聚区、服务全球浙商创新创业的总部中心。
未来的江干,还将是一个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过硬的城区。纲要提出,未来五年,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到2016年,城市建成区比例达到70%以上,城市空间进一步打开,“双核两翼”四大功能区主体功能成型。如,积极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和完善城市路网的同时,加快建设大型立体停车设施,到2015年建成停车位7500个以上;结合地铁二号线建设,高标准实施庆春广场地下空间改造工程。
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是江干五年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包括,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民生各项事业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到2016年,实现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即征即保”完成率98%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90%以上、教育质量满意度高于90%,完成新建学校(幼儿园)55所。同时,保持“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实现省级卫生镇(街道)全覆盖。实现全区人均公共文化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打造社区(村)15分钟文化圈。此外,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不断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