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场观念更新,桐庐大地正发生一场如火如荼的环境变革。
以解决农村突出的垃圾、污水问题为重点,经过长达四年的春风化雨般的整治,桐庐县的乡村面貌实现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再次投向这方秀美的山水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新与愉悦油然而生。
干群合力 整治工作多点开花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不仅是一场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战,更是一次精神领域破旧立新的思想变革。
2008年起,桐庐县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全面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循序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计划用四年时间,到2012年实现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100%目标。
与此同时,一场“清洁桐庐三年行动计划”大会战的号角在桐庐大地吹响。桐庐县全民动员,彻底清除溪沟、池塘、路边、房前屋后陈年垃圾,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亿元新建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配套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5个,形成全县“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在资金保障上,桐庐县实行县乡两级财政1:1配套60元/人·年卫生保洁补助,配备农村保洁员1712名,县乡两级每年财政补助资金达到20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卫生保洁的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也让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成5个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工程。
改善了环境面貌,桐庐县又在农村生活污水上做起文章。桐庐县成立“一办四组”,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卫生改厕和旅游景点污染治理工作。坚持建管并举原则,由点位布局、材料质量、池体建造、填料摆放、管网设计、窨井尺寸等多环节和细微处入手,“抓大不放小”,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出台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维护管理考核办法,落实专项资金和管理人员,实施与乡镇业绩考核和行政村补助挂钩考核机制。同时,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着手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智能移动导航巡查系统及快速监测反馈等管理新模式,切实提高管理实效。三年来,共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完成14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工作和150家农家乐污水处理工作,行政村卫生改厕率80%以上,2012年将实现全覆盖目标。
桐庐县还全面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散养畜禽污染经预处理后就近纳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再处理,提倡畜禽养殖污染立体化治理模式,全县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得到有效整治。开展重点产粮区“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采用湿地生态化改造模式有效治理河沟池塘污染。
注重实效 惠民工程泽万家
屋后绿水青山,房前绿树红花。如今,走进桐庐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自然和谐的新农村景象;走进桐庐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水塘沟渠清澈见底,一幅舒适宜人的田园风光……这些正是桐庐县通过四年的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取得的连锁效益。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农村环境现状,显著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符合农村实际的人工湿地与其它工艺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真正实现了“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效果。据监测,桐庐县持续五年保持出境断面水质总体优于入境断面水质。
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农村居民传统生活习俗,并为下一轮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对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打造品质农家乐及建设五大风情带、五大乡村风情节和25个风情特色村等“美丽乡村”工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是整治取得如此大的工作实效,近四年来,省委书记、省长等省级领导对桐庐县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作了批示肯定,浙江省和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及100个省内外兄弟单位及100家中央、省市媒体组织来桐考察、调研和报道,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