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竹产业 弘扬竹文化 发展竹经济
第五届中国杭州竹笋节26日开幕
4月26日,第五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将在位于瓶窑镇的浙江彭公竹制品市场隆重开幕。本届竹笋节以“宣传竹产业、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为主题,由经贸洽谈会、华东竹乡交流会、竹木工艺品博览会、竹乡摄影大赛、竹乡生态游、对外推介会等活动组成,致力于推动全市竹产业发展,提高杭州笋竹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竹笋节重头戏——第三届中国浙江彭公竹木工艺品博览会也在开幕式当天拉开帷幕。本届博览会为期五天,至4月30日结束,展览场馆面积40000余平方米,将推出展位700余个,设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区、海南根雕展区、云南印象根艺展区、云南特色竹藤工艺展区、福建木雕展区、建瓯根雕展区、建阳根雕展区、武夷山根雕展区、综合木雕工艺品展区、四川竹编竹雕展区、广西竹制工艺品展区、大型根雕展区、综合竹制品展区等,汇集了浙江、福建、云南、海南、广西、湖南、四川、江苏、上海、台湾等省市主产区的木雕(中国木雕四大流派东阳、福建、潮州、乐清等地木雕)、竹编竹艺、竹制品、藤制工艺品、木雕精品、大型根雕,是反映当代竹木工艺最高水平的一次盛会。在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示区,参观者还可以与大师面对面交流。
蓬勃发展的余杭竹产业
余杭是中国竹子之乡,亚热带季风型的气候十分适宜竹子生长,是散生竹中心分布区,也是浙江省竹子主产区,竹子栽培历史悠久。历届余杭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竹产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中央〈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中,将竹业都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使余杭竹产业从毛竹利用仅限于农家竹器、农具、建筑脚手架等初级产品向凉席、提花窗帘、竹地板、沙滩椅、竹笛、竹雕刻等精加工日用品、工艺品转变,从单家独户的家庭手工作坊的经营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发展。全区竹产业分布主要体现在三个集聚区、一个商贸区:就是以百丈为中心,包括黄湖、鸬鸟的毛竹加工区,以瓶窑为中心,包括径山、黄湖和余杭、良渚一部分的笋业栽培区,以中泰为主,包括闲林的苦竹笛竹栽培加工区;一个彭公竹制品商贸市场。区财政每年投入400万元资金,通过科技推广、(基地)园区建设和推进竹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竹农组织化程度等措施,大力培育竹林资源,扩大竹业加工,发展产品贸易和竹业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山中兴旅游”的产业经济发展道路,竹业综合效益显著。
依托资源,建设竹业丰产示范基地
竹子资源是余杭重要的生态和产业资源,余杭有竹林资源35.29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0%。全区竹林资源主要集中于中、西北部,万亩以上的有百丈、鸬鸟、黄湖、径山、瓶窑、中泰、余杭、闲林、良渚等镇街,其中5万亩以上的有百丈、径山、鸬鸟、瓶窑4个镇街。共有竹种5属30个种,优势竹种为毛竹、早竹、淡竹、苦竹四大竹种,苦竹是余杭的特色竹种,在国内连片分布面积最大。
竹子的开发利用是西北部镇乡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农村社区的主要途径。2011年全区竹业总产值31.01亿元,其中一产4.82亿元,二产23.47亿元,三产2.60亿元。并通过加大竹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建设,相继建成了5个万亩竹业特色基地、5个万亩有机笋业基地、5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毛竹、早竹和苦竹3个“省级林业特产之乡”,建成竹业基地(园区)面积达10.5万亩,基地效益比常规竹林平均增效50%以上,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强。2010年度,全区竹林亩均产值达1600多元,有70%以上的竹林达到了丰产标准。其中,毛竹总立竹量达4240万株,亩均立竹212株,年采伐量达1000万株,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培育扶持,提高竹业加工营销水平
竹业是余杭重要的经济与生态资源,更是余杭农业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在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等相关政策的扶持与推动下,余杭区积极培育发展竹业龙头企业,逐步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加工能力和市场营销开发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企业与竹农专业大户、国内外市场的密切联系,带动了竹业企业发展、竹农致富和竹制品市场兴旺。到2007年,全区有各类竹业加工企业320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6家,出口加工企业4家,科技创新企业2家。
余杭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传统的优势,着力构建了以瓶窑彭公竹产业商贸市场为龙头,形成了瓶窑、径山、黄湖为主的笋产品生产、以百丈、鸬鸟、黄湖为主的竹制品加工、以中泰、闲林为主的笛竹加工三大生态竹业块状经济,年加工竹笋3.6万吨,年加工竹材2000万根,年加工苦竹材1万吨。竹业产品种类齐全,有20个系列的200余个品种。主导产品有凉席、窗帘等日用品,笛、箫、笙等民族乐器,笋干、水煮笋等食品,共3个系列100余个品种。加工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创品牌争名牌的意识,全区注册了“百园春”、“西子”、“梦春”、“灵声”等20余个商标品牌;推动了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先后开发了多功能编织机、软帘编织机、CAD电脑设计提花等技术和竹条席、空调席、提花窗帘等新产品。余杭彭公竹制品商贸市场和杭州竹城2个专业市场,吸引了来自本省和福建、江西等地的500余个经营户进场交易,年交易额5亿元,其中彭公竹竹市场交易额4.5亿元,2个市场年增值达1.93亿元,产品行销全国。窗帘、工艺品、水煮笋等产品还远销美、日、韩、澳大利亚和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全区每年也需从外省市进购竹材1000万株以上,已经由昔日的竹材销售大县,变成了今天的竹业加工、贸易大区。
融合同兴,促进竹业文化旅游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提炼余杭丰富多样性的竹文化,余杭建立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源远流长的竹文化与现代竹业生产理念相互融合。如以竹为材质,把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与竹业产业有机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竹刻、竹雕、竹笛、滚灯、鳌鱼灯、马灯等作品,将文化渗透到竹业经济的发展中。余杭区也充分利用毗邻杭州主城区和上海等大都市的独特区域位置、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经济等优势,依托竹林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竹业旅游。建立了依山傍水竹海泛舟的双溪漂流等2个国家4A级景区,建立了叠石流泉茂林修竹的山沟沟等2个省级森林公园和径山·山沟沟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开发了休闲观光、康体健身、科普教育、农家乐等旅游产品。2010年,竹区综合旅游收入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40%。
生机勃勃的彭公竹制品市场
彭公竹制品市场位于瓶窑镇彭公村的岗公岭。这里,是“中国竹子之乡”——余杭、安吉、临安、德清交界的核心区。这里,也是全国重要的竹制品集散交易中心,产品行销29个省市及海外,2009年的交易额更是超过了9亿元。应竹产业快速增长、内外销日趋旺盛、区域经济集群化发展的需要,2010年3月,一期工程3.2万平方米的“浙江彭公竹制品市场”拔地而起,等到二、三期全面完成,一座集交易展示、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工艺研发、信息交流、会展服务、生活休闲、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型竹制品专业市场将在余杭兴起,“中国竹城”也将宣告诞生。
浙江彭公竹制品市场项目共分4个区块,即市场区、仓储生产一区、二区、配套生活区,规划用地1630亩,总投资人民币45亿元,设计摊位1400余个,建成后年交易额将逾100亿元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具体规划以每三年为一阶段,头三年完成市场和部分配套设施的建成投放,随后二年完成加工园区、配套生活区的建成投放,最后三年重点开展竹文化、竹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目前,一期工程建成的12幢建筑300多套商铺,已被来自本省和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传统竹制业强区的产销商经营户订购和承租一空。还有数十家厂家拟放弃原生产经营基地,整体搬迁至彭公“落户”。而且,省内外共有1000多家厂商已经确定了进场交易意向。彭公竹制品市场采取产权、经营权、使用权分离的管理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组成浙江彭公竹制品有限公司,由该公司来经营彭公竹制品市场。 市场的二期工程规模是1000余间商铺,现在正在建设过程中。今年完成建设后,整个市场的商铺将达到1400多间。而且,将区分普通区和精品区,增加业态,让受季节限制的竹市场有望成为常年性的综合性市场。
2010年3月6日至9日在浙江彭公竹制品市场内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彭公竹制品交易博览会”。此次展会期间,彭公竹制品市场共设立展位25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家厂商前来参展。短短四天时间,吸引客人2万多人次,竹制品零售额达800万元,企业收到订单逾4亿元。交易博览会的红火表明彭公竹制品市场迈出了升级的第一步。强大的宣传优势也给彭公竹制品市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2011年,市场交易额达10亿元。
26日,第五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和第三届竹博会将在这里举行,让我们,在这蕴含着勃勃商机的地方,尽情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