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询问会
杭州网讯 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烈。服务好不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为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监督,9月1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相关人员就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及老年食堂等设施建设情况、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开展情况、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等问题作出了详细介绍,记者从会上获悉了不少关于杭州居家养老业的最新发展消息。
市级财政4年投入4.9亿元补助资金
据了解,近4年来我市市级财政累计投入4.9亿元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力度。2017年,我市还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居家服务改革试点专项资金4491万元,均投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具体做法在《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中有明确体现。如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4800元;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失独老年人,补贴标准主城区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及三县(市)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具有杭州户籍,且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高龄津贴待遇;政府出资为杭州市户籍符合条件对象购买1份“杭州市老年人团体意外伤害统筹保险”等。
智慧养老服务帮助找回走失老人35名
从2010年下城区推出“关爱手机”项目到2013年我市开展第一轮养老智慧服务,再到去年全市智慧养老项目全面升级,我市智慧养老服务已经走过了将近十个年头。不管是24小时全年无休的紧急救助服务,还是开通96345100为老服务热线,都颇受老年人欢迎。
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智慧养老服务终端13.15台,执行“联系120”等紧急救助819次,找回走失老人35名,为孤寡、独居老人提供主动关怀服务22.2万次,接听咨询电话1.88万个,回访满意度达96.02%。
全市71.8%的老年人享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的指导意见》,通过照料中心与卫生服务机构共建、驻点、巡诊以及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和护理指导等服务。同时,探索医养融合模式,不仅关注老年人的健康,更关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目前,全市签约照料中心共2356家。率先开展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覆盖全市71.8%的老年人;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100万份,开设家庭病床7000余张;为79万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签约后的健康管理、慢病防治、大病转诊、康复治疗等服务。
全市1266家老年食堂每天服务近5万老年人
出台“示范型老年食堂建设标准”,共推出三类助餐模式,即改造提升或新建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社区助餐服务点以及社会餐饮企业送餐上门。
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1266家,每天有近5万老年人享受不同形式助餐服务。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的老人可通过手机一键呼叫点赞,当前日均叫餐约为200人次。
加装电梯、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相继落地
出台《关于开展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积极推进公厕等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目前,六城区有398处加装电梯项目通过联审,256处开工,其中42处完工,214处在建。另外,全市公厕无障碍设施普及率达92%以上。
重点发展“家院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针对农村地区收入水平低、居住分散、服务覆盖难的情况,主要通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保障农村低收入、经济困难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农村“家院一体”嵌入式微机构,引导村民利用闲置房屋改建或将照料中心转型升级为微型养老院。
目前,已相继在桐庐淳安等地形成以阳光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微机构群,成果颇丰。
未来,杭州将进一步从机制政策完善、基本服务设施供给、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效应提升等方面着手,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让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