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十年城中村变迁 走出一条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之路
发布时间:2017-07-21 13:14:37 Fri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2003年,杭州市提出了实施“城中村”改造试点。2007年,下城区三塘、灯塔和西文三个村正式被列为杭州市实施“城中村”改造 “一区一统筹、一村一方案”试点单位。

从铲车的第一铲下去,到如今,整整十年过去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灯塔生活了20多年的金红娣,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个儿村里头那600多亩土地,会在10年后的今天布满灯光,每晚都是潇洒快活的广场舞大妈以及散步遛狗的都市人们。

这个被冠以国家首个集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北体育公园在10年前连雏形都还没个影儿,那时候的白石巷旁,有的只是灯塔村3组、4组100来户村民们所过的柴米油盐平凡日子。

从村民到居民,从村子变成社区,金红娣从灯塔村的媳妇儿,变成了如今灯塔社区的主任。“城中村改造,改变的不光是生活环境,更改变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金红娣说。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不仅是老百姓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变化,更是封闭到开放的思想观念大转变。

摸着石头过河,一张“白纸”该如何绘就?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老百姓已逐渐意识到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改造若是放在10年前,别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就连村干部也是手头边改造,心里边打鼓。

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往后的日子怎么过?10%的留用地,到底该怎么用?这些问题在当时对于灯塔、西文、三塘这些村子来说,无疑有些超前了。

“当时真不懂,不懂怎么办,就去学呗。”罗金弟是灯塔经合社的董事长,十年前,当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老罗想到的就是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

村里把留用地交给经合社,说到底就是要想着怎么样为村民谋福祉。

无独有偶,在灯塔社区的一街之隔,就是同样面临城中村改造的西文村,也就是如今的西文社区。西文经合社的董事长罗雪平回想当年不禁感叹,“对于市场,对于产业,我们当时就是一张白纸,白纸也有白纸的好处,那就是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提及三塘的产业,三塘经合社的董事长郭建法侃侃而谈:“浙江三立时代广场是三塘村利用集体留用地建设的大项目,也是下城区集体经济体量最大、投资额最大的一个单体项目。”

那里原为绍兴路旧货市场,环境脏乱差不说,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项目2007年开工建设,朝着东新地区产业集聚能力较强、具有时尚消费特征的文化休闲经济区域的定位前进,到2015年,三立时代广场已成功入驻多家正规的新金融企业,新金融创新环境和氛围逐渐浓郁起来。依托这一项目,三塘的集体可用资金比原先提高了将近3倍。

发展经济,就要寻找不能阻碍下一代发展的产业

在灯塔,罗金弟去了上海、苏州、宁波等地实地调研之后,决定要做人力资源产业,相比那时候一窝蜂造楼开发酒店和写字楼,罗金弟的决定让人有点诧异。“的确,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但是我们相信中介服务业是未来产业,”老罗说,当时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做写字楼还要担心租客跑了,做产业,只要服务好,不会跑。

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罗金弟在区委区政府和东新街道的支持帮助下寻求与省市专业部门和机构合作,打造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现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吸引了中职、省外服等数十家知名企业,2014年一跃挂牌成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去年税收超过7000万。

在罗金弟忙着寻找产业支撑的时候,罗雪平则怀揣着西文这张“白纸”去招商。有人说罗雪平是不是“傻”,一片空白,凭什么招商?罗雪平却说,他就是要找不阻碍下一代发展的产业,有了理念,先招商,再造楼。

如今的西联广场就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诞生的。先有设计图纸,再去招商,然后再造楼,从原来的单一大型超市的构想,逐渐转变为集商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罗雪平带着他的团队对方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完善,而这些入驻的商业项目也因为这样的理念,兑现了罗雪平当初对他们许下“项目完工之日,就是产生效益之时”的承诺。

理念先行,更开放,才能更发展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正是灯塔和西文如今翻天覆地变化的关键。而在当时,罗金弟和罗雪平或许并没有看得那么远,但他们知道,光依靠村里数十家靠重工代加工的村办企业和加工厂,集体经济想要发展,无疑是痴人说梦。

面对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素质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罗雪平说,只有搞服务业,只有面向社会,对接市场,才能有出路。如今西文经合社的产值是之前村集体经济的5倍,未来3-5年,将会达到10倍,村民的股金分红则是原来的20倍。

西文经合社如今的产业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涉足停车、物业、互联网创投等多个领域,当年的那张“白纸”如今可谓是五彩缤纷。

而还是回到一街之隔的灯塔,罗金弟在做强做大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同时,又与艾博健康合作,成立了艾博健康产业园。在寻找未来产业的路上,老罗和灯塔经合社眼光可谓是越来越独到,而心中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理念,也是更加根深蒂固。

经济转型促民生福祉,百姓才能得实惠

走出固有模式的框框,来发展集体经济,这样才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大的收益,才能担得起村民们当初给予的一份信任,集体经济蒸蒸日上,村民们的幸福感也在逐年升高。

在灯塔社区,经合社自己成立的物业为小区服务,改善了小区环境,在西文社区,经合社带着村民一起创业,提供健康、娱乐的福利保障。

西文社区的陈红娟说,原来大家都守着一亩三分地,管着自家的几间出租屋,日复一日,没有什么生活品质可言,如今出去旅游的人多了,投资理财的人多了,看电影的人都多了呢。

几年前困扰罗雪平的人才问题,如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很多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或者留学后,都愿意选择“落叶归根”,回来“反哺”家乡。与此同时,灯塔、西文等社区还充分发挥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优势,依托项目建设和企业,为“失土农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只要你有一定的学历和劳动能力,经合社基本上都能帮忙解决工作问题。” 西文经合社董事长罗雪平说。

十年荏苒,轮回过后,下城北部正在悄然变身,一座极具都市魅力的武林新城正在冉冉升起。草庵、沈家、长木三村的城中村改造以及启动伊始的石桥四村,始终坚持走“产城人文融合”的路子:以城市转型引领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推动城市转型,以“大拆大整”换来“大建大美”“破茧成蝶”,最终以人为核心,打造一个让人们生产生活更美好的家园。未来,下城的每天都是新的。

作者:记者 王帆 见习记者 曹青青  编辑:陈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