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原创- > -原创新闻
杭州华厦眼科医院名誉院长王竞:50年从医路以服务患者为己任
发布时间:2017-03-17 17:50:35 星期五  来源:杭州网

 
杭州华厦眼科医院名誉院长王竞

    王竞,原浙大一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眼底病学专家。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在第一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上获“中华眼科学会奖”。

    现任杭州华厦眼科医院名誉院长、中华眼科学会顾问、浙江眼科学会顾问。曾任浙大一院院长、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浙江医学会常务理事、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视光—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等多家专业杂志编委。

    他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有极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各类眼底病的诊治。医德高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望。曾先后发表有关学术论著8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多部。

    50年的医者生涯,保护患者视觉是一种使命

    初见王竞院长,第一印象是他精神矍铄、善谈言欢。言语交谈间,他的眼神也一定会吸引你的注意,这是一双充满着经验和智慧的长者之眼,也是一双为无数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医者之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注定是要和“眼睛”结缘一辈子。

    “和医学结缘,那要从1950年说起了。”王老微笑着说,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内的医学并不发达,我是一个对生物很感兴趣的人,于是,就进入了医学领域学习,当时还是个小伙子,想的是穿着白大褂给病人看看诊,应该挺轻松的吧,但后来进入医学院学习后,我就完全改观了。

    当年的医学生,从内科到外科、从儿科到妇科,科科都得学,医学理论、医学实验也让人忙个没停,繁冗的求学过程让王竞认清了学医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但王竞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任何退缩的念头。“当时在医学院,接触过一些病人,一方面我看到了病患的痛苦,另一方面也看到老师们的妙手回春,脑海中想着,日后我也能够帮助病人解决痛苦,这专业我选对了!”王竞说。

    五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分配的时刻也随之而来。当时医学院的学生大都希望当一名外科医生,王竞却在人事科的分配下,来到了眼科。

    “眼科不就是看看沙眼吗?我觉得分到眼科还挺亏的。”王竞笑着回忆,当时我对眼科并不了解,在经过几年的历练和沉淀,才意识到,一个人从外界获得信息,有80-85%都是通过眼睛来感受的,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让眼疾患者重现光明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而随着现代眼科的发展,眼科更是被证实和人体的很多疾病相关联,很多内科疾病甚至可以通过眼睛进行早期诊断,王竞举例说:“糖尿病到什么阶段、血管动脉硬化到什么程度,在眼科看诊都能判断出来。”

    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医学生,到如今白发苍苍的院长,王竞说早已记不得治好多少病人的眼疾,给多少病患做过眼疾手术。但他说,只要自己体力还跟得上,我还是愿意为更多的人治病,帮助他们重获光明,这,是我的使命。

    体制内外,服务患者的初衷从未改变

    1996年,时任浙大一院院长的王竞,在一轮欧美发达国家的考察后发现,国内的眼科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

    “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可以缩短同国外的距离,所以我下定决心在医院体制上进行改革。”王竞说,当时我提出了“中外合作”这个一样的概念,获批后,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医的模式在浙大一院出现了。

    新生事物的诞生往往要接受世人的考验,当时很多人说:“公立医院,为什么要引进国外的资金,赚的钱不都被外国人拿去了。”另一方面,当时国家政策规定,盈利性的医疗机构,在收费标准和公立有差距,有一些患者质疑看病费用会不会因此而增加?

    王竞在各种声音面前泰然处之,他说新模式不仅引进资金、技术,同时,也引进了更好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目的就是以最好的技术,最快的速度,让病人尽快恢复康复。”

    例如,以往病人收进来,一个礼拜做检查,一个礼拜做手术,时间冗长。在新的模式下,准备工作在院外,进来当天住院,当天手术,一两天就出去了,实际上费用比原来更少。

    事实应验了王竞“创新”的做法,调查75%的患者认为这种新模式是好的,这种模式下病人的花费反而减少了。

    十八大以后,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明确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享受各种政策一样,这非常利于医疗从业人员的流动。

    “作为老院长,原来我就发觉医疗资源本身就不是很平衡,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很多大医院,也难怪病人都挤着去大医院,病人都希望有高质量的医疗资源。”

    王竞说,去年,在杭州华厦眼科医院诚挚的邀请下,又一次走进民营医院,担任该院名誉院长,这时候,他强烈的意识到,中国公立和民营医疗资源融合的春天到来了。

作者:记者 杨威 陈浩鼎  编辑:陈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