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原创- > -原创新闻
市社科院“我们的价值观”:弘扬文明乡风 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7-02-15 10:25:55 星期三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为宣扬乡村文明新风尚,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月14日,由杭州市社科联、市社科院主办的“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文明”研讨活动在余杭塘栖村召开。

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具体工程、乡风文明建设经验总结、如何完善基层治理等方面,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社科院、塘栖镇党委等10余名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从塘栖建设谈乡风文明建设

“塘栖18个村基本都以乡村文明建设为主,经济发展和文明协同发展。目前为止已建成的文化礼堂9个”。塘栖镇文体中心副主任孙晓云从塘栖镇乡村建设成果谈到乡风文明建设。

她认为,塘栖镇近几年来的成功主要在于:通过文化讲堂深化道德建设,提升文明素质;深入推进三改一拆,翻新乡村面貌;打造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

通过改造,塘栖镇经济在余杭已名列前茅,并获得了“全国文明乡镇”、“枇杷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

“塘栖镇的改造促进的村风、民风的好转,也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和谐,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龚上华对塘栖镇的建设模式高度认可。

在乡村文明环境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

龚上华认为,要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就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乡风文明建设本身涉及到农民本身,如果农民没有进来,乡风文明建设就没有着落”。

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副研究员、博士黄鹏进也认为,目前乡风文明建设的困难在于缺乏主体参与度,只能通过发动来百姓来达到。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陈小华说,除了乡村自治提高农民参与度,还需要当地政府来充分引导村民参与进去,当地政府官员、当地精英更需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提到村民的主体作用,杭州市社科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芬觉得,提高村民主体的文明教育可以使乡风文明建设更加顺利,但在具体实施中需要针对普通村民、骨干村民、农村党员干部采取应人施教。

为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龚上华提出四个方面建议:严格落实“四民主”、让村民在参与中知晓权利、尊重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

另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配备相应的乡村文明环境,包括环境整治的硬环境和民主法治的软环境,以此为村民参与提供保障。

一颗“乡土心” 让乡土文明回归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赵定东有丰富的社区调研经历,他认为,乡风文明能为当代完善基层治理提供借鉴意义,而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拥有一颗“乡土心”,就是在乡村熟人社会中,以家训族规为主要内容的宗法制度下的道德内化和他理。

中国本身是乡土社会,现在提出乡风文明建设就是乡土文明的回归。那么在现实当中如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村民有归属感才能有凝聚力、共同的关系与参与、村集体与个体财富双富”。

继承传统文化 培育新礼仪

“只要符合无害于公众根本利益、无违于违法与公德、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践行这三条标准,我们即应抱宽容之态度,允许其存在”。

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副所长、肖剑忠研究员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保留着历代传承下来的的良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的乡风文明建设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只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拓展、完善,其对培育文明乡风有重大推动作用。

杭州善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米晓莉发言说,可以从礼仪建设角度推进乡风转变,这不仅需要重提传统文明礼仪,还要针对当代乡村现状配备相应新礼仪,特别是文明丧葬,简化婚姻形式等。

“在我们为失去一个个共同遵守的社会礼仪而焦虑时,重建一个新的礼仪是必然选择”。她认为,新礼仪建设可以通过新旧媒体宣传广泛深入村民之心,通过带动村民参与进一步落实,扎根村民生活。

作者:实习生 申屠泽楠 记者 陈焕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