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因为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三公消费禁喝茅台”的委员提案,茅台再次站在风口浪尖。对此,茅台高管刘自力反问记者:“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你回答,你不能只点头,你也得回答啊!”“我们省委书记也说过了,如果三公消费不喝茅台,那么你去喝拉菲吗?”(见3月12日《京华时报》)
乍一看,林委员的三公消费禁止茅台的提案,就是个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而在我看来,这个是林委员的聪明之处。政府每年的三公消费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与日递增的态势,2011年的三公消费支出更是高达一万亿左右,而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全国政府机关饮酒量总和是每年喝一个“西湖”。
林嘉騋委员的提案并没有直接触碰到三公消费,而是直接剑指茅台,不免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专挑软柿子捏。虽然,禁茅台酒对降低三公消费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这个提案在两会召开之际,客观上达到了引起人们对三公消费的热议和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标靶,就等着人们的“万箭齐发”。
没成想,茅台高管却真的中枪了,“激烈地中枪了”。其实,三公消费该不该喝茅台,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政府部门的招待费,喝茅台当然没有应该不应该的说法。政府三公消费喝什么酒,不是由茅台高管来决定的。茅台高管的激烈反应,也许是他高明的经济手法——又一次炒热了茅台话题,但另一方面又流露出来茅台高管舍我其谁的“政治化”面孔,茅台=高端、茅台=公宴,“国酒”长久以来的品牌效应,茅台高管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扣着的“国酒”帽子。从这个盛气凌凌的强盗式反问看来,茅台高管倒像是在为政府部门的招待做决定了。
很自然,茅台一下子成了众多评论家和网民口诛笔伐的对象,也有很多人为茅台叫冤,茅台不过是众多三公消费中的替罪羊。其实说到酒,笔者还是比较赞成喝酒的,亲戚朋友相聚也好,招待国内外来宾也好,招待喝酒,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酒文化。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整治三公消费,单单禁止茅台和五粮液,没用;单单禁止宝马和凯迪拉克也没用,最终还是要靠人们的关注,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把制度再完善,把三公消费再透明,让人们能够实实在在的监管,多管齐下,才能命中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