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始,《没完没了》《大腕》一直到今天的《非诚勿扰2》,葛优几乎年年都出现在荧屏上。再加上今年三部贺岁片,无一例外的全都找了葛优作门面招牌,葛优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界牛气轰轰的第一“贺岁帝”。著名电影人文隽认为,“毕竟葛优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内地一线男星……除葛优之外没有人能挑大梁。”
继央视春晚的鸡肋——赵本山“赵春霸”之后,电影界又出现了叱咤江湖的“葛帮主”。“过度消费”、“电影贫血症”等等批评接踵而来,本想也对此现象全面的驳斥一番,但基于唯物辩证法,再加上自身只钟爱某一歌手五六年的经历,不妨分正面反面两方来分析这个现象。
反面。首先,为了冲击韩三平百亿票房的目标,各位导演可不敢随便掉以轻心、甘冒风险地启用新人,因为如此一个偌大影视圈,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星仍然属于稀缺品,很难挑出能与葛优比肩的。这完全可以说是电影界的“贫血症”。香港国际影视展每年都公布最具票房价值的香港男演员,2009年最新入围男演员前五位的是成龙、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李连杰,在娱乐圈、影视界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重量级别的超级明星实在太多,可是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内地男星却仅有葛优一人,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星成为稀缺品,很难挑出能与葛优比肩的。
其次,从《赵氏孤儿》葛优一派古装打扮,到《让子弹飞》的假发,最后《非2》回归到他特色的光头,短短几天之内,让人有一种恍若时光穿越的感觉。都是同样的一张脸孔,同样的葛优小人物造型,从战国到民国到当代,从观众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被穿越”了千年的审美疲劳;从葛优角度来说,是以一年时间度过千年光阴的“过度消费”。全国人民在一年一度新年来临之际,光看着一张脸在银幕上插科打诨,能不审美疲劳吗?
再次,三张葛优脸,让电影艺术价值评判完全倒向明星个人。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观众喜欢看的电影?好的电影需要具备什么因素?葛优给了人们一个这样的答案:“贺岁帝”,明星!明星的个人表演技艺成了决定一部电影好坏的关键因素。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电影最基本的定义:电影,也称映画。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是综合的艺术,在所谓的电影大片,完全以明星撑场面,而不去注重其他艺术的综合运用时,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悲剧。
正面。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今年三档贺岁大片只找葛优来演?答案很简单,制片方不是笨蛋,他们完全清楚观众的需求是什么,三张葛优脸只因观众的喜好。是的,笔者也有同样的经历,喜欢一个歌手,就只听她的歌,即使四五年,怎么听也不会出现审美疲劳。从正面来说,这是中国导演和电影亲民爱民的体现。
葛优从最初的扮演小人物走红,一直都是以小人物的角色赢得大家的亲睐。只是,当葛优的草根不再是草根,成为中国电影圈一代“贺岁帝王”,新的草根又该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