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原创>>原创新闻
冬至为何吃饺子?(图)

2010-11-23 16:10    杭州网
 
浙江工商大学志愿者在该校行云广场煮水饺。

过往大学生驻足包水饺。

杭州网讯 昨天傍晚,浙江工商大学行云广场上,统计学院志愿者“爱在冬日 思恩感念”活动现场的人气与当时的天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冬日的寒风中,过往的同学纷给驻足加盟,亲手做一份水饺汤圆。

小雪过后气温降低,冬天便拉开了帷幕。相传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告老还乡时,正好赶上冬至,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地伤寒流行,很多人染疾患病。张仲景回到家后,心里总挂念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苦百姓,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于是他仿照在长沙的做法,让弟子在南阳东关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为病人舍药疗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经验而成。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煮,煮好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下锅煮熟。病人吃下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抵御了伤寒,治好了烂耳。

张仲景舍药从冬至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同时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治病救人。

张仲景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将近1800年之久,“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却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我们用不着再用它来医治冻烂的耳朵了,但冬至吃饺子已成为我们的民俗,饺子也成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陈焕 通讯员 陈国利 戴方惠 王晓姝    编辑:施文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历史上的18日
调皮海豚表演跳高
掐死我我也不说
加拿大连体婴共用大脑
七里乡的那些花儿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原创新闻 支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