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原创>>原创新闻
杭州网十周年十大世博馆长访谈:温哥华——我有一幢木头小屋(图 视频)

2010-11-04 17:31    杭州网

  

 
温哥华馆内的轻型木质楼梯
 

  杭州网讯 我们知道加拿大是因为居高不下的留学热,我们知道温哥华是因为举世瞩目的冬奥会。然而在世博园里,我们见到了不一样的温哥华。

  杭州网记者走进上海世博园温哥华馆,亲历木头房屋的浪漫。

  杭州网记者:温哥华馆这次展出的东西以及构造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什么新意在里面吗?

  上海世博会温哥华馆媒体经理陶亮:温哥华馆是整栋采用了现代木结构工艺制造,主要展示木结构在环保、低碳以及抗震方面的一些优势。

  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个平台传递给更多中国的观众,温哥华作为一个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在木结构使用方面也是一个领导者。整个北美,超过98%以上的建筑是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而在中国,整个木结构市场也在不断蓬勃发展,世博会给了我们这个契机,我们也希望通过世博会将木结构这样一个优越的建筑体系推广到中国。

  杭州网记者:木结构用于房屋的建设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吗?

  上海世博会温哥华馆媒体经理陶亮:木结构有点综合来讲主要有四点,第一点是节能保温的特性。因为木材本身是一种不导温的材料,因为里面有特殊的纤维材质,有很多空腔,里面填充了很多空气,而空气是最好的不导热体,其实它相当于一个双层玻璃的概念,木材本身不导热,而且木结构本身建筑系统的方法是采用中空的墙体设计,里面填充了大量保温材料,使得保温性能进一步提升。我们有一个研究数据,相同厚度的墙体,木结构建筑的保温性能是混凝土建筑的7倍以上。

  第二点是木结构有优越的抗震性能,这一点在前不久的新西兰大地震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前不久新西兰7.6级的大地震是零伤亡,之所以伤亡程度这么低,主要得益于所有的底层名用住宅大部分采用了轻型木结构体系。

  而在地震多发地带,像日本、韩国、台湾以及北美的西海岸地区,他们都会采用轻型木结构建筑体系来作为民用住宅,而抗震性能好得益于一下几点:第一点主要是木结构建筑本身非常轻,它是一种轻质建筑,轻质建筑在地震中所受到的伤害会比较小。

  第二点是木结构的建造体系有非常多的节点连接,没有所谓的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所有的构建都是受力的,所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力能被均匀的分散到所有的结构体系当中,所有的构建都承重,所以说当某个构建因为地震力遭到破坏的时候力能够被分散开来,所以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第三个采用了木龙骨和定向刨花板结合的体系,其实就相当于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整个结构的设计就是一个稳定结构,在地震中受力也会非常小。

  木结构第三大优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低碳优势,因为木材在生长过程中是一个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的光合作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碳元素就被固化在木材里面。当把树木砍掉以后在原有的林地上再种植新的树木的话又开始吸收二氧化碳,只要对森林做一个可持续的管理的话,对木材的使用就是一个附碳的过程,有一个统计数据,一个大约200平方米的轻型木结构建筑别墅住宅能够吸收约29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辆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

  第四点是木结构在施工工艺上面建造速度非常快,工艺非常灵活,一般来讲,木结构建筑的施工周期是混凝土建筑的三到四倍以上,较短的建造周期能够给开发商带来一个较短的资金回笼的过程。还有一些把木结构用于民用的平改坡工程,在这些工程上施工周期短的话对居民的影响也会相应减小。

  同时木结构设计非常灵活,跨度很大, 我们温哥华馆采用的是重型木结构,能够做到非常宽敞的、大跨度的视觉效果,可以做到和重型钢结构匹敌的建筑效果。

  在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上新建了一座速滑馆,这栋速滑馆屋顶全部采用重型木结构胶合梁来建造,整个跨度达到了120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木结构屋顶,这也是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高颖田 蓝震    编辑:李建刚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工艺 ...
调皮海豚表演跳高
偷腥
火箭不敌黄蜂四连败
新疆行之心落古村(图)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原创新闻 支站新闻